茶园游兴
今日高密
2024年04月26日
◎赵培先
“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采茶,价赛黄金。
时值谷雨,何不附庸风雅一番,去尝尝崂山最新的茶。
说走就走,乘高铁,打的士,一路奔波,直到青山茶园,朋友早已等候多时。
晨光似缕缕金丝撒向大地,花草清丽,茶树枝叶扶疏,微风拂过,头顶的嫩芽在金丝中一齐晃动。一只蝴蝶紧抓住摇摆的茶尖。我掏出手机抓拍这动与静的瞬间定格成永恒。
朋友莞尔一笑,朝着前方的采茶人一努嘴,提醒我此行的目的。我瞬间醒悟,朝着那个采茶少女举起手机,蓝色碎花纱巾,蓝色碎花衣裙,左臂挽着竹篮,让我有点恍惚,仿佛置身江南的茶园!
听到同伴的“喀嚓”声,我出走的注意力返回,对着少女的背影连拍数下。
从我斜前方走过来一个中年男人。同伴介绍说,这是我约好的园主刘大哥。他温和地朝我们笑笑:“欢迎参观我家茶园,要不要亲自动手采一些带回家?”
我们兴奋起来,还可以自采啊?
他十分笃定地点了点头。
我俩面面相觑,跃跃欲试。
园主把两个竹篮递给我们。他示范着说,提手轻采就行,别掐。他开始忙碌起来,茶芽在他拇指和食指触碰提拉下纷纷落入竹篮。他说,动作要快,茶芽采下来后不可以在手心久待,手心太热,怕沾染了体味,破坏了它的天然清香味。
我暗暗地想,怪不得采茶多是少女呢,大概她们的体香和茶香是相得益彰的。这也许是无稽之谈,只是我愿意这么想。
当我用拇指和食指对准茶芽采下来时,那蜡质叶片微凉闪着灰绿色的光,带着一股清香。我想把玩一番,想起园主的话,赶紧放进竹篮。
我问园主:“刘大哥,你是怎么学会种茶树的?茶树不是南方的吗?”
他轻轻一笑,《茶经》上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言外之意我们北方是没有的。其实,早在毛主席时代茶树就已经引种到崂山了。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山泉水质优异,可以说崂山是北方的小江南,很适宜茶树生长。当然,跟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妻子又是浙江人,世代茶农。南方人都落户到我家了,这“南方之嘉木”落户到我地里就不奇怪了吧。
他一脸诙谐,指着前边那采茶女孩说,那是我女儿刘鸿渐,正在上初中,周末回家帮忙。
奥,怪不得我看她似江南人呢,原来有着江南人的水灵。
听到谈论她,鸿渐回头微笑算是打了招呼。
我惊叹:大哥,鸿渐好清秀俊俏啊!皮肤白里透红。
大哥说,崂山水名扬天下,堪称“圣水”,养茶也养人,水中矿物质种类多,不单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茶叶的口感也上乘。崂山人皮肤都细腻,就是沾了这“圣水”的光。
时光从指缝和唇齿间悄然溜走。我们来到园主的作坊,鸿渐和妈妈去做饭,园主先把我俩采的茶摊开,又把他爷俩采的茶摊开。
下午,刘大哥杀青茶叶。
鸿渐引我们入茶室,煮崂山泉水泡茶。热气缭绕,钻入鼻孔。我很享受这特殊的熏蒸。
她说,泡茶的水也有讲究。《梅花草堂笔记》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则茶之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之八分耳。咱崂山水泡崂山茶,水十分茶十分,茶水二十分不夸张。
带上我们自己采的茶,带着口中茶水的幽香,带着喜悦和满足,回家自有一番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