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减损 应收尽收
我市100万亩小麦陆续收获
今日高密
2024年06月07日
本报讯 (记者王择钧 邓小凡)风吹麦浪满地金黄,我市100万亩小麦进入收获期。6月4日,在柴沟镇北张家屯村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获机来回穿梭,对成熟的小麦进行收割。
在保障农机高效作业的同时,我市强化机收减损,为夺取夏粮丰收提供坚实有力的机械化支撑。在麦收现场,农机手严格按照机收减损技术培训要点作业,努力实现颗粒归仓。据豪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吉国介绍,他们合作社组织了10多台大型收割机分散作业,收割过程中要求机手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让收割机降低收割高度,适当慢行,保证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减少损失。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农机推广服务科科长焦利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农机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前期加强技术服务和农机准备,同时引导机手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做到夏粮颗粒归仓。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为提高麦收质量,我市大力推广小麦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田间技术指导、发放农事日历等措施,为粮农做好精准服务。在小麦收获期多部门联动配合工作,提前研究、预判天气突变等各类突发情况,做好预案,抢时间、争速度,确保小麦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我市还通过调度农业机械,设立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成立应急作业服务队,开展农机维修保养等方式,提升“三夏”小麦机收质量,变“丰收在田”为“丰收到手”。
据了解,“三夏”生产高峰期,我市预计日上阵机械10000多台(套),小麦收割机1600多台,其中新型高效机械占比达到80%,5000多名机手参与“三夏”农机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