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史海钩沉

04版:健康·公益

返回 2024年07月12日

文化达人单为濂

今日高密      2024年07月12日     
  ◎槐常辉

  清代中晚期,高密城里有一位享有盛誉的布衣书法、诗词大家。当时的著名古文辞家、诗人单为聪有诗赞曰:“古今谁以布衣传,立地能令望若仙。书法诗名各千古,前惟竹垞后廉泉。”这个廉泉先生,就是单为濂。
  单为濂,字廉泉,号半翁,以字行,高密单氏老长支十五世。主要生活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终年六十四岁。他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士大夫家族。其父单可惠,号芥舟,别号白羊山人,邑诸生,高密著名诗人,诗名媲美高密诗派李怀民、李宪乔,著有《白羊山房诗钞》。廉泉少失学,瘦小多病,年未壮即绝意功名,好涉猎图书,不求甚解。性倜傥,有辩才,好与人当面辨析,一言不合即掉头离去。跟父亲学过诗法。稍长,与族兄单为聪为师友,学问日增。与单为聪相互标榜为诗人,目中无人,互称狂生。后来离家闯荡,槖笔走四方,足迹几遍天下,前后近四十年,卒无所遇。道光庚戍年间回家定居,于城南开辟“若园”,方圆十亩,有书斋号“四不出斋”,藏拙养高,过起了隐居生活。
  廉泉先生工诗词,著有《四不出斋诗草》《怀香词》。其诗,没有汪洋恣肆的长篇,以五七绝句见长。他的诗有“四不作”,即奉人不作,和韵不作,不可示子孙不作,老年游兴阑珊也不作,所以留存也不多。诗风也几经变换。开始时抱负奇气,工于言情;既而之吴之楚之燕之秦,皆怀才不遇,诗中多牢骚不平之语;后来归于平淡朴实,说理有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之风。晚年诗境更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他在《新秋》中说:“小斋几日又惊秋,暑退凉生事事幽。清梦乍回门静掩,疏帘才下雨新收。但除隙地栽新竹,不起闲思赋女牛。饮罢呼儿移榻去,绛河影里看云流。”他在《闲居偶兴》中说;“老来何计是生涯,除却看书即种花。早起开门望春雨,呼童剪竹结篱笆。”他在《梦醒》中吟道:“一掩柴关万累轻,拼将诗酒送余生。如何到老名心在,梦里犹为出塞行。”晚年归隐田园,享受静谧谐和的闲暇时光,自然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是想起壮志未酬,心又有不甘。这就是晚年单为濂的心境。诗风朴实无华,越品越有滋味。
  廉泉先生的词非常有成就。其词悲歌慷慨,多燕赵之音。例如他在《庆春泽·登北固山甘露寺》中云:“万顷波涛,一帆风雨,振衣直上危峰。把酒临江一樽,还酹西风。山河百战分南北,问从来几个英雄,独铮铮铁马金戈,步虎行龙。兴亡一梦朝云散,只佛狸祠下社鼓连空。碧瓦苍苔,人传避暑离宫。锦帏布障今何在,胜三山铁瓮,重重不堪听。一缕哀笳吹起芦中。”时人评论该词金戈铁马之音,不亚苏东坡大江东去之势。他在《点绛唇·迟人不至》云:“书断天涯,闷来强把征鸿数。画帘卷去,隐隐斜阳暮。怕惹悲来,不敢歌金缕。甚情绪,问花不语,秋在无人处。”宋代王嵎有吟春名句“春在卖花声里”,时人评论廉泉的诗句“秋在无人处”后来居上,更胜一筹。单为聪评论说,廉泉“能写人不能写之景,能传人不能传之情”。他的《临江仙·感遇》,道出奔波之苦思亲之痛:“禄养既无毛义檄,年年乞米营炊。朝来南北暮东西,征衫多少泪,一半是伤离。一自雁行中断后,可怜出处皆非。昨宵有梦到庭帷,白头双老病依仗,盼儿归。”时人评论说,该词真是至情真挚,可泣鬼神。单为濂是高密少有的诗词大家,《怀香词》一卷仅录存三十首,也可窥其一斑。
  廉泉先生还是一位古文辞家,著有《有怀堂文集》,有游记、传记、序跋、书信等体裁三十八篇。游记文笔优美,传记人物形象生动,序跋言之有物,书信说理透彻,感情丰沛,篇篇都是上乘之作。例如他在《四不出斋》跋中曰:“邵子养性,有大风不出、大雨不出、大寒不出、大暑不出之戒。余自束发以来,即抱此志,顾以饥躯。风雨寒暑,奔走四方者,几四十年。乃买山无期,而车中人老矣!道光庚戌,游岳归来,始辟先人敝庐三楹,作蜗牛之寄,遂以此铭斋。不敢云藏拙养高,或可勉强暂时不出云。”言简意赅,读之兴犹未尽。他的人物传记里,多是小人物,不写大人物。例如《丐者瞽孝子传》《瘖孝子传略》《记李友和温衾事》等篇是记叙底层人士孝友的;《记柳八事》《记谭玉事》是记叙义仆的;《丁二传》《记张将军轶事》是记叙浪子回头的;《伯兄柏庵先生传》《王道南先生传》是记叙读书人贫贱不移其志的,《伶人传》是记叙女流不改志节的,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鲜明,可以当作小说故事来读,非常受益。他在《与伯平论读小学书》中,主张读书不以科举为务,只要明道理尽人伦就行。他痛陈科举之害,认为即使取得科名终非令器,一经蹉跎便为废物,有人读书几十年不知道理二字为何物,惟在八比排律中了却此生,不大可痛哉!真是震耳发聩之言,是那个时代极为罕见的声音。
  廉泉先生最大的成就,当在书法,尤以篆刻为世所重。楷书宗柳,行书法颜,隶书远宗汉人,参以唐人法,气度恢宏,笔力稳健,风骨遒劲,作书喜用浓墨,如同刘墉,传世作品主要有《留候传》等,时人获其幅者惜珍如宝。道光年间高丽国王见其字十分欢喜,命使臣金命喜(字山泉)乞书16幅,酬以皮裘、珍珠而不受,后高丽国王以诗谢之,传为一时佳话。金命喜赠送他《普贤寺碑帖》,诗篇若干,结异国友缘。单为聪《哭族兄廉泉先生》组诗中有句:“楷法能寻魏晋前,书名万里达朝鲜。茫茫坠绪今谁继,闲煞人间十样笺。”诗后有注曰:“楷字名满天下,至于高丽。”蓬莱阁有大字刻石,与铁保所书“蓬莱阁”三字相映成辉。高密重修城隍庙碑记即其书丹,一时习书者,传拓而习之。同时精篆刻,初习渐派,后入齐鲁印派,尤以刻多字大印为能事,有《四不出斋印存》传世。他不光书法了得,还有书法心得“妙诀”,著有《字学一得》,提出“立品、尚志、养气、主敬、执笔、用意、运笔、逐画、布白、审俯仰向背之势、学字从真字入手、字要生、选笔、多墨、辨纸”十五条。他特别强调“立品”,把“立品”放在首位,认为“心正则笔正也,故谓之心画”;其次“尚志”,即以唐碑为法,先究其笔法,再摹其节度,宋以下可勿学。第三“养气”,气盛则机来,机来则大小长短肥瘦无往不宜,只有“胸罗万卷,身经万里”才能达到;第四“主敬”,功从小画始,小画不苟则大画必不敢苟且。他在《与佛骥论书法》中说:“信笔如何可作书,要从庄敬得舒徐。待如绕指柔成后,已是千锤百炼余。”他认为这四点是学书法的前提和基础,光学技巧不行,还要提升人生境界,方有大成就。这些观点,至今仍是书家圭臬,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