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综 合

02版:综 合

03版:文艺 纪事

04版:关 注

返回 2024年10月01日

我赶上了好时代

今日高密      2024年10月01日     
  ◎单立文

  网上说,在过去100多年里,中国最幸运的一代人是1962-1972年出生的人。
  我的的确确赶上了好时候。“上小学不收费,考高中统一划片,考大学不看成分,读大学有助学金,大学毕业包分配,工作岗位类白领”。
  每当跟现在的农行年轻人说起自己的经历,就如同上世征服了银河系,总是喜上眉梢,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与那些从艰难岁月走过来的长辈、前辈们相比,我的确是令人羡慕、幸运、幸福。
  我的老家高密仁和爱国村是个整体搬迁村。1953年国家选址在高密城西修建飞机场,刘家村首当其冲,就整体搬迁到了县城正北5公里的爱国村现址。
  国家按照搬迁协议,为爱国村住民统一规划、盖起了新房。因此爱国村的新房都是正南正北,街巷分明,四通宽敞。整齐划一的住房结构都让公社住地的仁和(旧称斜列北庄)等老村庄的人羡慕不已。
  1966年我出生了,其时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何其有幸!我与吃苦、饥饿擦肩而过。
  虽然小时候家庭成分不好,我的父辈没能够走出农村。很多像我这样家庭成分不好的学长、学姐,高中毕业也都回了村子,继续下庄户地,修理地球。
  但是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
  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农村破除“大锅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生产力。
  家家科学种粮夺丰收,户户多种经营增收入,农村解决了温饱,穿上了新衣,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我正好初中毕业,最好的年华尽享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1982年我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高密十九中(现为高密五中,当年是划片招生)。
  高二文理分科,我选择了文科。1985年我以学校文科高考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专业,成为所在应届班第一个大学生。
  1987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农行高密县支行柏城办事处、信用社,当时行、社合署办公,基层网点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很快就提上了议事议程。当年(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国家专业银行要进行企业化改革,实施商业化经营。农行由此开始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发展。作为农行的一员,我理所当然感受、投身并参与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994年高密农行、信用社分家,农行正式启用由“公共簿记机关”的收付记账法改为企业模式的借贷记账法。4月,我从县支行机关调到高密镇办任18处储蓄所、柜的事后监督员,开始引进微机办理储蓄业务,镇办又率先在高密农行推行储蓄承包责任制。
  储蓄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基层储蓄网点干事创业的自觉能动性,高密镇办一跃存款过亿元,成为全行绩效最好的网点。
  1996年,属于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从高密农行全部分离出去,农行彻底完成了“一脱一分”。高密农行轻装上阵,驶上了金融科技发展快车道。最终农行在2010年股改成功,并上市。
  当然,每一项改革,过程难免有曲折,但都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新变化、开创了新局面。
  我不仅亲身见证了农行的发展,而且也分享到了农行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听着“嚓嚓嚓手指点钞的声音变成了唰唰唰点钞机点钞的声音”,看着“电脑替代了算盘和手工账簿”。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农行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受益者。
  伴着农行的迅猛发展,我的家庭也在不断变化。1993年五一,我结了婚,住进了农行分配的住房。由单间到两间,由平房到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已不在话下”。
  2013年夏,儿子参加高考,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2017年本科毕业,被推免到中科院读博。2022年博士毕业,又读了北大的博士后,在首都安家落户。
  今年是我参加农行工作第38个年头。日历一页一页地翻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心如三月里的池塘微波,轻轻柔柔地荡漾着,于是,静好的岁月流成了一条小河。
  “大河有水小河淌”,“羊有跪乳之恩,人有感恩之心”。我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农行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桑榆虽晚,为霞满天”。愿此生不负真情大爱,珍惜当下温暖,在这最美好的时代活得像烟花般灿烂、精彩。
  让小河微波轻轻地荡漾着平稳的生活,荡漾着盈盈的血脉传承,一直荡漾到地老天荒!惟愿岁月静好,安于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