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红色教育

04版:生活·公益

返回 2024年10月29日

推广豪迈理念 播撒创新种子

我市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今日高密      2024年10月29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牢记嘱托 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本报讯 (记者杜文娟 通讯员张淑慧)10月24日上午,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工作会在北京召开,我市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恭运受邀参加,并作为本次会议中全国唯一非公企业代表作经验交流。这是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豪迈实践”的肯定,也是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效的有力体现。我市放大豪迈公司作为全国首批6个产改全面试点单位唯一非公企业的成熟经验,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任务”,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进的“一盘棋”格局,制订《高密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化产改“点供”模式,创新“八大员”服务企业制度,1209名服务专员沉到一线。建立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党员“双培养”制度,评先树优方面向一线职工倾斜,产业工人占比不低于20%。目前产业工人在全市新发展党员中占18%、在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中占16%左右。依托红高粱抗战馆、豪迈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等,每月组织600余家小三级工会,开展不少于4场主题宣讲活动。打造故事库,开展“工业强市、岗位有我”讲述活动,形成了222人劳模工匠成长史、36家全员创新企业创业史、567个创新项目攻坚史。打造榜样库,按照产业工人服务发展的不同维度,挖掘具有代表性的96名产业工人代表。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共有30余名职工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放大劳模工匠领头雁效用,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建立35家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相关企业聚集起3785位优秀产业工人,为企业升级装备、优化工艺培育高质量人才团队。同时,配套拨付400余万元用于企业工会建设职工之家等活动场所,不断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聚焦技能提升,健全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各职业学校深化与行业、企业、院所等产学研合作,发挥校企集团化办学优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与海尔、海信、中车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开设校外实训基地30多处,企业在校开设培训班8个,每年采用订单式培养人才1120多名。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共享劳模工匠库、共建交流平台、共克技术难关、共搭创新载体,探索建设“智匠之家”职工赋能平台。组织劳模工匠代表与职教集团学生结对,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水平。通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吸引、培育、提升高技能产业工人,目前,已打造全国创新工作室1家、山东省创新工作室3家,潍坊市创新工作室2家。完善制度体系,倡导豪迈创新理念,依托豪迈培训职业学院,举办以“推广豪迈理念、播撒创新种子”为主题的全员创新培训班,来自20多家企业的100多名学员参加。星宇手套、海宇鞋业、豪沃科技、泽普医疗等多家中小企业先后制定《职工全员创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依靠职工办企业,全员创新促发展”系列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市级以上全员创新企业36家,创新型班组98家,创新能手587名。
  强化服务保障,维护职工群众权益。分类推进集体协商,创新实践集体协商“1+3”合同集中签订工作,建立健全产业工人技术创新和工作能级等参与分配的机制,针对外卖、快递、种植合作社等新兴行业,分门别类制定相应的协商策略,成功构筑起集体协商大格局。瞄准职工需求、投资60余万元精心打造的35处职工书屋示范点。高标准打造67家工会驿站,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聚焦阵地建设,搭建工会服务“大舞台”,积极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智能化,将“职工之家”、“法律咨询服务站”等优势资源融合到工会驿站建设中。开辟线上入会通道,将入会转会、帮扶救助、就业服务、婚恋交友等服务接入齐鲁工惠APP,让广大职工群众在网上找到工会、参加活动、获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