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 立体普法 多频联动
我市构建全方位守法普法新格局
今日高密
2024年12月03日
本报讯 (通讯员杜琳琳 张琦琦)全民普法、法治宣传是全面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凝聚依法治市工作合力,创新普法理念与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在法治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加强谋划,整合队伍,凝聚普法强基大合力。建立健全普法领导和工作机构,市委法治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将普法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整体布局,印发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普法任务和工作要求,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形成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结合普法工作亮点汇报履职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整合普法队伍,形成普法合力。从成绩优秀的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一线执法人员、行业服务人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5类人中,各选拔20人,组建100人的市级行业普法专家团与890人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领域全面、专业素养过硬、业务知识丰富、多方参与的普法合力。建立健全局机关与基层司法所的联动机制,协调指挥各镇所在124个村(社区)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公示栏,建成运行市级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实现全覆盖,织密普法宣传网。
创新阵地,创优载体,打造立体普法新格局。倾力打造“4+N”型固定法治文化阵地。利用“园格媒台”多场景,形成普法大合唱。以南湖法治文化公园等4个市级法治文化阵地示范带动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东北乡文化大院、柏城村和青少年法治文化基地等区域性、行业性法治文化集群28处,各公园、场馆年参观人员达100万人次。着力加强流动阵地建设。将网格普法点作为普法分会场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深入开展“1+N”行动,法律顾问协同“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在各网格点运用上门送法、树下普法、拉呱式普法等面对面流动普法形式将法律“硬道理”变为“家常话”。切实加强媒体阵地建设。发挥好新媒体新型普法载体作用,让普法插上翅膀。创新“高密普法云课堂”智慧普法模式,将专家学者授课资料上传到云盘,群众根据自身需求“自助点单”。开通法治高密公众号与“法治高密”抖音账号,实时发布普法资料,解答群众困惑,累计制作视频、海报等80余条,阅读量达20万人次,形成了以媒体平台、微信、抖音为载体的多元化普法新媒体矩阵。
探索“普法+”,扩大效应,打开多频联动新局面。立足深厚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民俗文化等亮点,将法治知识融入茂腔、小品、快板等文艺作品,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创新打造了“法治泥塑”“法治剪纸”“法治戏曲”等一系列特色普法产品。组织创作法治小品《送礼那些事》、法治戏曲《拒绝“迷”之自“信”》、法治快板《普法需要你我他》,增加了普法宣传的创新性、趣味性。市红高粱影视基地将法治元素融入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让外地游客在亲身体验莫言笔下家乡风情的同时,全面了解我市“普法+非遗”特色做法。借助“高效办成一件事”等各类实事项目,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调解员、律师、执法监督员等专业法治人员,聚焦乡村产业需求,针对重点法律问题进行科普,为广大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73起,办理公证1645件,法律援助案件1342件,其中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785件,占比58%,办事流程进一步缩短,法律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