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综 合

04版:生活·公益

返回 2024年12月06日

“智慧”健身提升生活“品质”

我市持续打造“15分钟健身圈”

今日高密      2024年12月06日     


  本报讯 (记者张晓真)近日,记者在市文体公园火炬广场东侧的智能健身广场看到,这里配备了无氧、有氧、拉伸、舒缓按摩等器材,仪器能够自动计数和提供相关的健身数据,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健身者的需求,在附近小区居住的市民付女士正一边锻炼一边与旁边的朋友聊天。
  家门口的“智能健身房”既“接地气”又科学智能,丰富了居民的体育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群众体育科科长张刚告诉记者:“此次加设的智能健身器材涵盖了多种类型,与传统健身器材相比更加专业和智能,健身器材上装有数字显示屏,在停止运动5秒后,智能健身器材便会播报运动信息。市民也可以通过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实时关注自己的运动次数、运动时间、心率、消耗热量等数据,确保更加全面、便捷、安全地健身训练。”
  近年来,我市聚焦广大市民需求,在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健身指导等方面精准发力、有效供给,以成功入围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名单为契机,持续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健身圈”,全市15个镇(街、区)全部建成多功能运动健身场所,所有村居均已建成多功能文体广场,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展丽丽说:“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重要阵地,也是我们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硬件。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继续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为越来越多的健身设施安上‘智慧大脑’,让群众畅享体育运动、释放健身热情。”

  通过安装智能健身设施,极大丰富了群众健身空间,让更多市民从健身中获得健康,感受快乐。据了解,智能健身器材利用太阳能发电,通过即刻监测锻炼时间、次数、身体指标等运动数据,提供健身方案,提高市民户外健身的热情。图为两名学生在体验智能健身器材。             李海涛摄
我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