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文艺 纪事

04版:书 画

返回 2024年12月10日

姜庄镇非遗保护传承激发乡村经济新动能

全镇非遗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

今日高密      2024年12月10日     
  本报讯 (记者杜文娟 邓小凡)近日,记者在姜庄镇聂西村看到,街头巷尾布满泥老虎元素,赏心悦目。近年来,姜庄镇泥塑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实现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憨态可掬的泥老虎“叫响”全国,向全社会展示了非遗魅力,不仅让技艺传承有了经济保障,也极大推动了和美乡村建设。聂西村村文书聂玉志告诉记者:“我们村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泥老虎,常年从事这行业的有五六十人,泥老虎产业已经成为我村第一大产业,给艺人和村集体增收不少。”
  为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有效对接,非遗艺人们苦练本领,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泥老虎文创作品层出不穷,剪纸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传统木板年画化身伴手礼、企业宣传载体……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焕发时代魅力,走进了千家万户。剪纸艺人王俊颂说:“我以国家的一些重大节日为主题展开创作,作品内容丰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姜庄镇立足丰富的非遗资源优势,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抓手,不断探索非遗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新路径,积极拓展“非遗+产业”新模式,通过“非遗+文旅”“非遗+电商”“非遗+研学”等方式,深挖非遗的经济价值,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激发乡村经济新动能。姜庄镇相关负责人说:“姜庄镇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深耕国家级非遗资源,改变‘小作坊’式分散经营模式,组织120多名艺人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推出文创作品100余种。创新融合生产、研学、观光等多种新业态,规划参观游览、项目体验、体能拓展3个主题6条研学路线,目前,全镇非遗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年均开展研学课程200余次,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