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公 告

04版:特别报道

下一版 2025年02月06日

欢欢喜喜过大年
孙涛摄
高密融媒    高密融媒
中共潍坊市委机关报 潍坊日报社出版  第2339期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37-0041
  爱高密APP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春节期间城市管理“不打烊”   本报讯 (记者许真瑜 李重禹)春节期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区二中队针对节日期间易发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问题,加大巡查整治力度,坚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注重说服教育和宣传引导,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为保障节日期间城市运行平稳有序,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冒着低温和寒风坚守一线,全力维护城市秩序,确保节日服务“不打烊”。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区二中队中队长张昭兴说:“我们每天保证充足执法力量,高标准保障春节期间市容秩序。执法过程中,我们不定时巡查辖区内火车站、人民医院周边等人员密集、车流量大的重点部位,着重对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堵路、噪音喇叭扰民等行为进行规范处置,以实际行动维护安全有序城市环境。”
  为做好春节假期环境卫生保障工作,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提前部署,合理安排保洁人员轮休的同时,进行城区环境卫生无缝隙保洁,确保主街路路口、广场等重点区域无裸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及时清掏果皮箱、垃圾桶内垃圾,适时调整垃圾清运人员、车辆和时间,提高作业频次,力争垃圾清运工作由“日产日清”为“随满随清”。加强节日期间公厕保洁力度和值班管理。针对春节期间垃圾量激增的特点,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实行轮流带班制度,随时处置突发事件。
  记者了解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全覆盖、再推进、不放松、更精细”的工作要求,提前部署假期值班工作,全力保障春节期间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集中治理,有效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常态化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市水业有限公司春节24小时在岗值守保供水   本报讯 (记者张丽华 王鑫益)正月初一,市水业有限公司维修员卢海龙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在片区进行日常检修,调节阀门,检修水表,忙个不停。为保障全市城乡居民安全用水,新春佳节,市水业有限公司一线员工不忘初心,依然奋战在各自岗位上,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
  市水业有限公司认真做好春节期间供水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及防冻保暖工作,对供水管网、水表、阀门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维修更换破损的表箱及故障水表,对存在冰冻隐患的水管、水表等进行保温处理。同时,加强水质管理,密切关注水质变化,确保水质安全。
  在安全自查的基础上,市水业有限公司紧盯关键环节,扎实开展生产运行、设备设施、供水管网等全方位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责任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春节期间,我们坚持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从水厂一线到生产调度,都24小时在岗值守,每天都按国标要求进行水质检测,并对城乡管网、泵站等关键设施进行巡检,全力确保供水水量足、水压稳、水质优,同时我们还配备了专业的抢修力量,对出现的突发情况迅速反映、高效处置,切实为城乡居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做好安全供水保障。”市水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田家村125户居民喜迁新居   本报讯 (记者张丽华 李术香)春节前夕,朝阳街道凤凰社区田家村回迁村民归心似箭,赶在年前陆续迁入新居,此前村民们都已经拿到了新房的钥匙,简单布置下,立马就能居住,有家的味道。
  历经多年周转,朝阳街道凤凰社区田家村回迁村民领到了名基凤凰城小区新房钥匙。春节前,村民们开始陆续搬入新居,开启他们的第一个幸福年。回迁村民王洪花说:“我在外边租房子已经七八年了,现在搬了新房子,又宽敞又明亮,我们一家可以在新房里过新年,真高兴。
  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了让田家村村民尽快回迁住上新房,全市上下统筹协调人力物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去年12月14日,田家村片区125户村民回迁,12月20日村民便拿到回迁房钥匙。在朝阳街道和凤凰社区协调下,1月23日,水电气设施全部完善到位。
  同样搬进新房子的还有69岁的村民张贵香一家。她正满怀欢喜地和老伴儿忙着装修房子,打扫卫生,准备欢欢喜喜过新年。“房子很好,朝阳,很宽敞,我们都很满意,没想到年前就搬进来了。”张贵香高兴地说。

我为群众办实事
搭建桥梁 满足需求 我市2025年新春招聘会场面火爆   本报讯 (记者张晓真 邓小凡)2月4日,高密市2025年新春招聘会在文体公园孚日体育馆举行。此次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参与,为蛇年就业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前来求职的各类人才络绎不绝。许多求职者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认真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积极与招聘人员沟通交流。他们当中既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渴望在社会中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有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希望借助这次招聘会实现职业的新突破。
  此次招聘会为期两天,汇集了近50家企业,提供了涵盖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千余个岗位,满足了不同求职者的需求。众多企业表示,新春伊始,正是扩充人才队伍的好时机,希望能在这次招聘会上找到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袁世霞说:“今年孚日集团订单持续稳定增加,急需补充大量的人才,今天招聘会我们带来了大约一千个岗位,现场咨询的人很多,有报名意向的人也不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招聘会能招到企业所需的人才,也希望求职者能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位。”
  据了解,此次新春招聘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场人数近万人,3000多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了提高招聘效率,招聘会还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抖音高密融媒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达6万人次。同时,求职者还可以通过爱高密app了解企业招聘信息,进行简历投递。
非遗体验迎新春 文化传承沁童心 红高粱艺博园非遗体验基地成打卡地   本报讯 (记者单颖颖 于钦水)泥塑作为传统非遗中的“老技艺”,不仅是人们记忆中的“年味儿”,更是对技艺的延续和传承。这个春节假期,不少人带着孩子来到红高粱艺博园非遗体验基地,学习非遗技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红高粱艺博园非遗体验基地,泥塑传承人聂鹏结合创作的泥塑作品,向孩子们讲述了聂家庄泥塑的历史渊源、制作技巧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聂家庄泥塑以泥叫虎为代表,是我市的一种民间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型、色、声、动”的特点,造型敦厚,方头短身,色彩鲜艳,又能发声,既是孩童的玩耍之物,也是辟邪禳灾、镇宅添福的吉祥物。
  小学生刘禹岐说:“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聂家庄泥塑的魅力,通过亲手绘制泥老虎,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勤劳。”
  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对这门传统手工技艺有了初步认识。在老师现场指导下,大家动手为泥叫虎上彩描绘。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动手制作,一件件可爱的泥叫虎作品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在体验非遗手工技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家长于洪梅说:“这个春节假期,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咱高密的非遗聂家庄泥塑,我觉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假期经历,一定会给孩子留下难忘的记忆,也会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文化礼物和精神财富。”
綦敦叙同志逝世   原高密县政协副主席綦敦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月25日逝世,享年99岁。
  綦敦叙同志是山东高密人,195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高密周阳小学、辛庄小学、速成师范教师,青岛二十三中化学教师,崂山十四中化学教师,高密师范学校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高密县政协副主席等职。1988年2月退休。
  綦敦叙同志退休及患病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曾多次前去探望,逝世后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高密市疾控中心健康提示   遏制艾滋病,从你我做起。
  家畜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一旦致伤请及时处理。
2月2日,市卫生健康局召开“医路同行   2月2日,市卫生健康局召开“医路同行 指引未来”应届毕业生观摩座谈会,抢先一步吸引更多优秀的本土青年人才加入我市卫健系统,30名高密籍2025年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活动。图为毕业生在我市医疗机构参观交流。       纪哲摄
上班首日我市窗口单位收心归位服务忙   本报讯 (记者张丽华 王鑫益)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愿景。2月5日是春节假期结束后上班第一天,我市各单位服务窗口恢复了往日的忙碌,迅速从“休假状态”转入“工作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人社综合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前来咨询办理相关手续的群众来往不断,工作人员忙而不乱,热情耐心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整个办事大厅秩序井然。市民杨女士说:“我今天来办理社保,有不明白的现场工作人员就教我们,服务态度真好。”
  节后上班第一天,“忙碌”成了主旋律,每个工作人员都因忙碌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干劲。据了解,当天,人社综合服务大厅各窗口工作人员到岗率100%,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办事环境,为群众提供高效、规范的服务。市人社局大厅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业涛说:“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提前到岗、收心聚力,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阚家镇麦乡合作社分红 七个村分得53万元
  本报讯 (记者孙万前 李术香)日前,阚家镇麦乡合作社在尚义官庄村委办公室举行2024年度土地托管年底分红仪式。村民们乐呵呵地聚在一起,分享各家分红情况,畅享幸福农村发展硕果。
  在分红会上,该镇麦乡合作社负责人汇报了2024年度合作社收支情况并把具体的分红结果向村民进行了公布。听到公布结果的村民代表们很高兴,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村民陈延升说:“今天俺分到1000多元钱,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后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干劲更足了。”
  据了解,近年来阚家镇麦乡合作社积极发挥望乡食品公司“龙头”引领带动作用,成立麦乡合作社,流转4500亩土地,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并实施“托管保底+盈余分红”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户和集体共同增收致富。据麦乡合作社经理张强介绍:“我们合作社按照保底+分红的模式推进土地统一入社经营,近两天共为尚义官庄等7个村分红53万余元,以及面条、饺子粉等福利。”
  春节期间,该镇及时组织麦乡合作社为农户分红,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来的福利,营造起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氛围,进一步激发村民们参与集体产业发展的热情,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共赢之路。
我市持续开展打击黑加油站点专项检查   本报讯 (记者杜文娟 李术香)春节期间,我市多部门联合执法,持续组织开展打击黑加油站点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全市成品油市场管理,巩固打击黑加油站点前期工作成效。
  本次检查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醴泉街道等单位共同参与,各单位密切配合,迅速行动,通过“人工+无人机”方式,对多处疑似黑加油站点展开了精准突击检查,现场检查有无油罐储存设施、有无加油设备,是否涉嫌无证经营成品油等,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与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春节期间市场秩序和节日安全。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大队长林焘说:“打击黑加油站点既是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要求,也是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对全市黑加油站点全方位、起底式摸排,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确保成品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坚决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红高粱影视城新春庙会年味浓   本报讯 (记者张丽华 谭美芹)大年初一,记者走进红高粱影视城,浓浓的年味和烟火气扑面而来,处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经过前期精心筹备,红高粱影视城新春庙会如约开启。络绎不绝的游客欣赏民俗演艺、品尝特色美食、拍照打卡,好不热闹。市民王宸熙说:“今天跟爸爸妈妈来到红高粱影视城,感觉这个地方挺好玩。”
  据悉,本次红高粱影视城新春大庙会创新推出了红高粱主题沉浸式演艺、巳蛇年记忆、欢喜闹新春、民国印象主题演艺、网红直播演艺等“五大主题”演艺,让游客行浸式体验浓浓年味。同时,数十种传统技艺美术类、食品类非遗项目以及部分地方传统特色项目精彩亮相,呈现一场可逛、可赏、可尝、可体验的盛宴,让游客在游玩中触碰历史的温度,感受匠心的力量。红高粱影视城运营部经理赵韩英明说:“2025红高粱影视城新春大庙会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精彩演绎。《高粱红了》《白娘子传奇》《电音法海》等沉浸式演绎轮番上演,红高粱影视城欢迎大家来旅游。”
大牟家镇西红柿火热畅销
  本报讯 (记者杜文娟 李术香)春节期间,在我市的农产品市场,西红柿成为备受欢迎的商品,呈现出火热畅销的景象。
  在大牟家镇南集村的西红柿大棚里,一排排整齐的西红柿植株上,红的、绿的果实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绿叶间,果实圆润饱满,令人垂涎欲滴。春节期间,西红柿恰逢销售旺季,刘学强种植的9个西红柿大棚,现在雇了五个工人每天进行采摘,忙得不可开交。刘学强说:“每天的上货量在五千斤左右…今年,市场价格在每市斤两块五左右,行情比较稳定,咱这个棚吧,每个棚二亩地,一年的毛收入在6至7万元。”
  大牟家镇的西红柿销售主要以订单销售为主,此外,春节前后西红柿采摘也比较红火。不少市民慕名而来,感受乡村田园乐趣。市民李萱说:“听说这里的西红柿比较好吃,我们就来采摘,然后体验一下田园生活。”
姜庄镇草莓飘香采摘忙   本报讯 (记者杜文娟 李术香 实习记者李奕宣)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姜庄草莓产业园,在红香莆草莓大棚里,一垄垄浓绿的草莓枝叶间点缀着白色的小花,硕大饱满、鲜红欲滴的草莓看起来美味可口。一群孩子正开心采摘,边吃边观察。聂新怡告诉记者:“今天妈妈带我来采摘草莓,我特别开心。我不仅发现草莓是在地上生长的,还发现它结出来的花是白色的,特别有趣。”
  近年来,草莓产业在各地乡村蓬勃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新动能。姜庄镇借势扶贫项目建设,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李仙大道为轴,串联李仙、隋家屯、聂西、南高等4个村、41个高效日光棚,打造“姜庄草莓产业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为了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种植户们在姜庄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绿色有机种植、采取蜜蜂授粉等措施,保证草莓的口感和自然成熟。同时,为开拓草莓销售渠道,种植户们抓住春节前后有利时机,线上线下同发力,大力推出亲子采摘游等活动。红香莆草莓园管理员王兆财说:“现在我们的草莓已经进入旺产期,口感也上来了,预计这种火爆程度能持续到正月十五前后。”草莓产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带动就业、增加集体收入,还是在推动产业多元化和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对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变身艺术品 花馍庆新年 ——优美优乐面食工坊:花饽饽成“香饽饽”记者王择钧 谭美芹   春节期间,人们对花馍的需求量激增,心灵手巧的艺人们便将普通面食打造成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艺术品,这些别样的花馍成为人们欢度佳节的“新宠”。
  春节前,高密优美优乐面食工坊负责人张东芹就在如何开发具有“蛇元素”的面食产品上动起了脑筋。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一款金蛇送福招财小金龙的面食问世了。张东芹说:“我们针对蛇年研发出一款花馍,在蛇肚子里边藏着八个‘元宝’,掰开以后,增加了春节餐桌上喜庆吉祥气氛。”为了研发出既符合生肖特点,又充满新年祝福的花馍产品,张东芹下了一番功夫。
  在她的面食工坊,形态各异和五颜六色的面食作品让你目不暇接,这些花饽饽用纯天然果蔬汁做色彩点缀,满足人们对美观、营养和健康的需求。张东芹说:“我们不光开发了‘发财蛇’花馍产品,还有一系列果蔬产品,搭配着不同的寓意,有恭喜发财的‘招财进宝’,还有今年的爆款‘五福临门’福馒头,既营养又健康,还有节日的气氛。”
  据张东芹介绍,春节前后是花饽饽的销量激增期,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出售的产品以批量礼盒为主,除此之外,更多客户还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前订制和年俗相关的主题年味作品,像年夜饭饭桌上的经典爆款聚宝盆、福袋、锦鲤等,这些具有文化传承气息的花饽饽,将各种不同的造型融合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元素,寄托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2025年上半年高密市廉洁征兵监督员   序号 姓 名 部职别                聘请单位 联系电话 备注
1 张国廷 高密市人大退休干部          县级   13853671889 续聘
2 周德春 高密市人大原党组成员        县级   13869686611 续聘
3 栾 涛 高密市政协原副主席          县级   13953688798 续聘
4 赵公水 高密市人民医院领导,转业军人      县级   18605368003 续聘
5 李处忠 高密市应征青年家长          县级   13853692661 新聘
6 吕 超 高密市经济开发区人大代表      乡镇级 13668669888 续聘
7 贺丽丽 高密市经济开发区政协委员      乡镇级 13792633178 续聘
8 韩郑伟 高密市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退伍军人 乡镇级 13022787770 续聘
9 刘 栋 高密市密水街道毛家庄社区民兵连长 乡镇级 13589166060 续聘
10 殷正山 高密市密水街道锅框社区主任,退伍军人 乡镇级 15689170396 新聘
11 张 华 高密市密水街道退伍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 乡镇级 17763194767 续聘
12 郭玉宝 高密市醴泉街道退伍军人,热心群众    乡镇级 18763661345 续聘
13 于海涛 高密市醴泉街道统计站工作人员    乡镇级 15269663597 续聘
14 聂兆乐 高密市醴泉街道民政办工作人员    乡镇级 19862629688 续聘
15 王积聚 高密市朝阳街道娘娘庙社区民兵连长 乡镇级 15610203777 续聘
16 乔光民 高密市朝阳街道东栾社区民兵连长    乡镇级 13854473824 续聘
17 徐 刚 高密市朝阳街道退伍军人        乡镇级 13361567444 续聘
18 王 虹 高密市柏城镇人大主席        乡镇级 13791627160 续聘
19 王钦鹏 高密市柏城镇信访办科员        乡镇级 15650296656 新聘
20 宿振远 高密市柏城镇退伍军人        乡镇级 18264405888 新聘
21 王鹏飞 高密市夏庄镇王家官庄村民兵连连长 乡镇级 13053633281 续聘
22 栾坤鹏 高密市夏庄镇宋家泊子村村委会委员 乡镇级 13853218709 续聘
23 吕钊金 高密市夏庄镇张家南直警务助理    乡镇级 13583674633 续聘
24 杜敦艳 高密市姜庄镇人大秘书        乡镇级 18706560728 续聘
25 吴相德 高密市姜庄镇退伍军人        乡镇级 18511870295 新聘

  序号 姓 名 部职别                聘请单位 联系电话 备注
26 张桂芹 高密市姜庄镇市政协委员        乡镇级 15866579355 续聘
27 郭 震 市人大代表、大牟家小学教师      乡镇级 17862900923 新聘
28 杜利鲸 大牟家退役士兵,安监所工作人员    乡镇级 15610203739 新聘
29 王春亭 大牟家退役士兵,执法中队工作人员    乡镇级 18669887397 新聘
30 栾仁峰 高密市阚家镇坊三村主任        乡镇级 13863650347 新聘
31 王香玲 高密市富腾木业有限公司经理、人大代表 乡镇级 13884814458 续聘
32 雷 雨 高密市阚家镇综治中心副主任      乡镇级 15953673528 续聘
33 孙玉俊 高密市井沟镇孙家庄村书记      乡镇级 15866185026 续聘
34 王文琪 高密市井沟镇工作人员,退伍军人    乡镇级 13774946066 续聘
35 宋瑞金 高密市井沟镇后营村书记        乡镇级 13864690102 续聘
36 李福利 高密市柴沟镇退伍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 乡镇级 15615669519 续聘
37 王 伟 高密市柴沟镇退役军人        乡镇级 13188850925 新聘
38 张 宇 高密市柴沟镇民政助理        乡镇级 15864297628 新聘
39 邱 蕾 高密市咸家社区人大代表        乡镇级 18363608529 续聘
40 张兆友 高密市咸家社区张屋村党支部书记    乡镇级 15169647633 续聘
41 迟珊珊 高密市咸家社区党代表        乡镇级 15954486543 续聘
42 张本良 高密市富安特鞋业有限公司经理    乡镇级 13863617738 续聘
43 郭田田 高密市东北乡社区杜家庄文书      乡镇级 15095164647 续聘
44 王 利 高密市东北乡社区人大代表      乡镇级 18669845230 续聘
45 孙瑞堂 高密市胶河社区退伍军人        乡镇级 18663671473 新聘
46 臧君贻 高密市胶河社区苑上村支部书记    乡镇级 15621791195 续聘
47 张 丹 高密市胶河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 乡镇级 13573630782 续聘
48 张 震 高密市注沟社区退伍军人        乡镇级 13253118311 新聘
49 王秋垚 高密市注沟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 乡镇级 18853685392 续聘
50 禚术喜 高密市注沟社区韩家瞳村支书      乡镇级 13854493511 续聘
经学大师郑玄生平事略 岳德成 王述忠   (上接1月23日本报4版)
三、太学受业
  郑玄21岁时到北海国相府任职不久,就在杜密的举荐下到太学受业。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古时青年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读书圣地。从广义上说,太学上古就有,上古、夏、商、周,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太学名为成均,夏朝称东序,商朝称右学,周代太学名为上庠,又名大学,天子和诸侯均设之,“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狭义的太学是指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采纳董仲舒 “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开始在长安设置的太学。汉代太学里的老师由朝廷征聘或社会荐举的“名流学者”担任,称之为“博士”,太学生称之为“博士弟子”。太学博士的选拔标准十分严格,如东汉时,不仅要求博士学术高深、品德高尚,还对被选拔博士的年龄作出了硬性规定,要求必须在五十岁以上才有资格被选拔为博士。西汉武帝初办太学时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到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到东汉桓帝时,太学生人数达到三万余人。各朝各代太学的规模、学制、教学内容、学生入学条件各有不同,如在学生的来源和入学方面,东汉规定:①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②郡国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③郡国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由地方官府、郡国学校和名儒推荐到太学的优异人才,相当于现在的特荐生。如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蜀郡成都有一个叫杨终的人,“年十三,为郡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这个杨终就属于被官府太守推荐到太学学习的特荐生。从当时郑玄的身份条件看,均与朝廷所规定的三条入学条件不符,他和杨终一样,是被杜密以特荐生的身份推举到太学就读的。
  经学是当时太学生们学习和研读的主要内容,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立太学,由五经博士在太学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公羊春秋》后,官员大都以经入仕,不通经学一般不能做官。因此,太学的学习就以传授和攻读经学为基本内容。经学发展之初,只有师说传承不同,而无学派之分,但随着经学的发展,经学逐渐分成今文经和古文经两大学派。出现今文经和古文经两大学派的主要原因是经书的来源和书写文字的不同。众说周知,经过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禁止民间藏书的《挟书律》的颁布实施,加之秦朝末年的连年战火,《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书籍基本上被毁坏殆尽。西汉建立后,为征集和搜求儒家书籍,除于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除禁止民间藏书的《挟书律》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进行征集:一是让一些秦朝时的老儒生凭记忆将那些口耳相传的儒家经典与解释背诵出来,由他们的弟子或官府派人记录并整理出来,因用这种方法整理出来的书籍都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记录书写的,叫做“今文经”。二是大力征集和搜求民间藏书。汉初,民间儒生在秦始皇焚书期间埋藏起来的一些儒家经典相继被发现。著名的如景帝末年,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余在曲阜城扩建宫室苑囿时,毁坏了孔子故宅,在拆除孔子故宅时从孔子故宅墙壁间所发现了用古文字所写的《古文尚书》《逸礼》《论语》《孝经》等书籍;再如河间国献王刘德用重金在民间征集到了数量可观的儒家经典,并将之献给朝廷。因这些典籍都是用秦朝以前的大籀等古文字书写的,叫做“古文经”。
  今文经和古文经,不仅来源和书写文字不同,其对经文的解说和观点也差异甚大。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是孔子政治思想所托,其中有许多微言大义,因此,在解经时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和宣扬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思想,喜欢附会现实政治,迎合统治者的喜好,参杂当时的谶纬迷信,把经书说的神乎其神。而古文经学家则崇奉周公,认为孔子只是古典文献的整理保存者,把孔子视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在解经时注重对经文本义的理解和典章制度的阐明,注重对经籍的整理、考订、训释,把儒家经典视为古代的历史资料,反对随心所欲地解释经书,与现实政治关系相对要疏远一点。古文经学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但反对讲灾异谶纬,注重实学。在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不但立于官学的经书全部是今文经,而且立于朝廷的五经博士全部是今文经学家。期间,古文经虽然被发现,但大多收藏在朝廷皇家图书馆密室中,仅有少量古文经书在民间流传。西汉末年,有一个叫刘歆的著名经学家、学者,在和他的父亲刘向奉汉帝之命整理校刊皇家图书室藏书时发现了《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古文经书,刘歆对这些古文经书十分推崇,他对这些经书进行了整理并试图上奏汉帝,将这些古文经书立于学官,由此引发了历时近200年的古今经文之争。
  由于两派之间的分歧严重,从西汉末期起一直到东汉两派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争论。两派各按自己的观点注经立说和收徒讲学,渐成水火不相容之势,发展到相互指责、论辩,相攻如仇。古文经与今文经两派互相攻讦,各言其是,使儒生们莫知所从。
  尽管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一样,都是为当时政治服务的,但因为今文经学较之古文经学能更好地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并与阴阳五行相附会,把经学说得神乎其神。因此,今文经学比古文经学更能受到统治者的喜爱和支持,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末年,朝廷立于学官的五经均为今文经,所设置的五经博士也均为今文经博士。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朝廷确定了十四家博士,“《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这十四家都属于今文经学,其官学地位一直保持到东汉末年。 (未完待续)
◇2025春节特别策划《我和我这一年》 2024年,我种的超级蔬菜被奶茶店抢疯了 “你喝的一杯奶茶里,可能有我种的羽衣甘蓝。”   2024年最火的蔬菜是什么?羽衣甘蓝。
  从2024年7月26日喜茶率先推出羽衣甘蓝开始,奈雪的茶、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等品牌纷纷卷入羽衣甘蓝的旋风中。羽衣甘蓝原产于地中海,并不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蔬菜,那么中国的羽衣甘蓝来自哪里?
  中国蔬菜看山东,位于中国最大的蔬菜主产区之一的山东高密的万亩良田家庭农场,是亚洲最大的羽衣甘蓝出口种植基地,一批批新茶饮采购商纷至沓来,让农场的创始人王翠芬也加入了这场旋风。
  “采购商就住在农场里,叶子还没有成熟就惦记着采收,每两三天能采收一点点。”
  从“最难吃的蔬菜”到“最供不应求的蔬菜”,羽衣甘蓝都经历了什么?新茶饮的火爆往往有生命周期,羽衣甘蓝的未来又如何呢?
  以下是王翠芬的自述:
“羽衣甘蓝终于被看见了!”
  我们羊圈里最近出生了两只小羊,羊妈妈不亲近它们,我们只好抱过来自己喂。喂奶的同时再喂自己种的羽衣甘蓝,简直比亲妈养得都健壮。
  说“吃羽衣甘蓝长大”是句玩笑话,羽衣甘蓝现在供不应求,偶尔能吃两口已经完胜绝大部分羊的伙食了。
  农场里被羊妈妈抛弃的小羊在吃羽衣甘蓝。
  但过去羽衣甘蓝可不这样。我从2005年第一次种羽衣甘蓝至今,已经在羽衣甘蓝地里摸爬滚打了20年,一直在问羽衣甘蓝什么时候能火。
  直到2024年,喜茶和古茗的采购先后找过来,我才意识到,它终于出圈了。
  我们几乎从未对外宣传,到现在连抖音和微博都没有,但就靠着四处打听——山东最擅长种植蔬菜,那么山东哪里在种羽衣甘蓝?喜茶的采购就这样在2024年10月突然找上门来。
  我们原本做的是出口订单,外国客户先下单、我们再种植,属于要多少、种多少。但喜茶一来就“坏了规矩”,变成了种多少、要多少。
  农场日常日采收羽衣甘蓝可达80—100吨,但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什么富余。但奈何喜茶的采购拿出了“不买到就不走”的架势,采购们真的在我们农场里的小屋住下了,每天都盯着羽衣甘蓝,刚长大一丁点就忙不迭问能不能采,哪怕300斤、500斤也要,而且纷纷要求提前付款,生怕羽衣甘蓝被别人抢走了。
  羽衣甘蓝一般要生长20天才能采收一次,冬天比夏天还要再慢一点,除了等待毫无办法,我们甚至临时腾出了60个大棚、200余亩的面积来扩种羽衣甘蓝,但从播种到采收时间更久,需要60天左右。
  羽衣甘蓝供不应求,除了新茶饮的抢购之外,还因为它的产量不稳定。2023年曾经因为主播带货造成过“虚假繁荣”,很多农户扩种羽衣甘蓝,但最终卖不出去都烂在了地里,因此2024年本身就是羽衣甘蓝的“小年”。
  其实这次能给新茶饮品牌们供货,多少有一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多亏了我们稳定的出口订单。从2005年种羽衣甘蓝开始,出口订单每年都有增长,而且这些出口订单要的都是冷冻羽衣甘蓝,因此我们采收之后都会进行速冻和冷藏,保质期可达2年。
  在订单不断增长的信心之下,我们会种出“提前量”,比如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提前半年完成了2025年上半年的全部出口订单。这才让目前地里种的羽衣甘蓝变得“富余”,得以供给新茶饮品牌们。
  2025年我计划再扩种1000亩以上的羽衣甘蓝,我坚信羽衣甘蓝在这一波新茶饮的带动下能继续火下去。
  2025年春节前夕雪天采收、运输羽衣甘蓝。
  其实也一直有人提醒我,新茶饮的爆品一般只会火三四个月,这已经成了行业的规律,下架、上新都是常有的事,那么羽衣甘蓝凭什么能逃脱这个魔咒?
  这要放在20年前,我也没这个信心,就好比坊间总说“羽衣甘蓝是用来喂猪的”,20年前我也信。
  但现在绝不,猪可吃不了这么好。
“太难吃了,外国人用羽衣甘蓝做什么?”
  第一次接触羽衣甘蓝,要退回到2005年。
  我是山东高密土生土长的农民,从记事开始就和土地、庄稼一起生长。
  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土地上几乎都只种粮食,从1998年开始第一次给日本订单种植出口蔬菜,我才第一次接触蔬菜种植。
  我们山东的土和水都非常适宜蔬菜的生长,因此我从种植菠菜开始,获得了稳定的出口订单。这也导致在2005年我收到了外国客户的新需求——种植羽衣甘蓝。
  当时我们不仅没种过,更是没见过、没吃过羽衣甘蓝,但种蔬菜难不倒我们山东农民。从播种、育苗到移栽、采收,我都靠自己摸索。新蔬菜的种植不会一帆风顺,从2005年第一次收到羽衣甘蓝的种子,到种植成功,一共花了7年的时间。
  当时大旱和大雨的极端气候我们都经历过,对羽衣甘蓝的习性也是一点点地探索。一开始以为它喜欢湿,我们就种在低洼处,结果涝死了,因此调整到高处,结果旱死了,就这么不断调整,从2005年只能种出100吨,到2024年能种出3000吨,没有资料、没有专家指导,全靠我们农民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怎么种难不倒我,但当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羽衣甘蓝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自己种的蔬菜当然要自己先尝,我第一次吃羽衣甘蓝的感受很直接——“难吃”,不仅是难吃,甚至是“没法吃”。苦、涩,甚至还有点咸,咱们中国人可是吃过太多好吃的蔬菜了,我当时就一肚子疑惑:外国人要这么难吃的蔬菜做什么用?
  其实在2016年之前我从来都不跟别人说我在种羽衣甘蓝,我认为这么难吃的蔬菜或许过几年就不再有订单了,结果从2005年开始订单只增不减,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加深了我的疑惑。
  后来我才打听到,这些羽衣甘蓝真是给人吃的,确切地说是用来榨汁喝。
  有这么多好吃的蔬菜,外国人为什么要吃羽衣甘蓝?
  我后来自己查资料发现,羽衣甘蓝虽然难吃,但外国人是真会吃。羽衣甘蓝有“超级蔬菜”“蔬菜皇后”之称,在营养学上,它属于“一种完整的食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C、K,矿物质钙、铁、磷、镁,抗氧化、抗癌成分萝卜硫素等都非常丰富。
  其实资料是一方面,让我真的觉得羽衣甘蓝不一般是我自己的发现。有一年我用塑料袋封装了一袋羽衣甘蓝,遗忘在了角落。半年后想起它时,发现叶子没有腐烂,只是失水变得枯黄而已,这与其他蔬菜截然不同,虽然事后我揣测可能是它抗氧化成分的作用,但当时就觉得很神奇。
  因为做的是出口订单,所以一些不常见的蔬菜我都种植过,比如抱子甘蓝、宝塔菜花等,但就是对这“最难吃”的羽衣甘蓝情有独钟。关键是,我每天去菜地里都会尝上几片叶子,口味这种事,吃久了发现还挺有滋味的,当然也可能是“健康战胜了口感”。
“我想成为中国的羽衣甘蓝之母”
  其实默默种羽衣甘蓝也挺好的,但我是个有想法的人,我希望能把羽衣甘蓝宣传开,我现在经营的万亩良田家庭农场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羽衣甘蓝出口种植基地了,但是还不够,我希望能成为“中国的羽衣甘蓝之母”。
  虽然最开始种植羽衣甘蓝的想法很肤浅,为了赚钱而已,当时种粮食不太赚钱,甚至还有赔钱的时候,那么种羽衣甘蓝赚的钱就能贴补到粮食上,就是个简单的想法。
  但后来我坚信羽衣甘蓝能成事。
  这就好比1995年的时候,当时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哪怕一天赚2块钱,也比种地来得多、来得容易,我也曾经跟随大家出去打工了一年多,但最终决定回家种地。
  当时一个契机是读到了美国基辛格的一句话,他曾经说过,“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所有国家,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全人类”。我从小在庄稼地里长大,非常认同粮食的重要性,当年种地不赚钱,但人们总需要吃粮食,粮食终究会变得重要。
  现在对羽衣甘蓝坚定的信念,就和当年对粮食的坚定信念一样。
  我不知道你听说过陈振龙没有,他是第一个把番薯引种在中国的人,缓解了当时的粮食危机,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改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无论文化和饮食有多少差异,全人类对于粮食、健康蔬菜的需求是没有差异的。现在羽衣甘蓝出口订单越来越多,这就说明它能经历住时间的考验。
  20年前我还在问“外国人要羽衣甘蓝干什么用”,而20年后,国内饮料企业开始下单做成果蔬汁,新茶饮企业开始下单做成果蔬茶,这就是前进的方向。
  所以我现在逢人就宣传羽衣甘蓝,我坚持给熟人、熟悉的客户寄羽衣甘蓝品尝,同时我还用羽衣甘蓝招待那些前来农场考察的客户。在我这里羽衣甘蓝能成席,从凉拌、清炒到饺子、大饼、包子,不下十种。
  我在2023年举办了首届高密万亩良田羽衣甘蓝推介交流会,并且从2024年6月7日开始,每年一次举办羽衣甘蓝节。
  当然,宣传羽衣甘蓝的背后还有我的一个愿景,6月7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它是世界食品安全日,我希望中国人都能吃上健康、安全的羽衣甘蓝。
  我以前做的都是出口订单,需要按照欧盟标准种植蔬菜,比如不使用转基因种子、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举个例子,我们除虫都是以物理除虫为主,每50平方米放置一个诱虫灯,即便是使用一些生物化学制剂,按照客户的标准也是最多3天便可降解,无残留。我们用的肥料也是大豆和花生堆出来的生物菌肥。
  这么好的蔬菜,中国农民在中国土地上种出来的蔬菜,我希望能被更多的中国人吃到。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我宣传羽衣甘蓝这段时间,有不少人提醒我要“闷声发大财”,把羽衣甘蓝宣传出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种羽衣甘蓝,最终会抢走我的生意。
  这并不是一件让我担心的事,蔬菜的种植需要时间,但市场的风向一会儿一变。2023年羽衣甘蓝供大于求,不得已低价贱卖,2024年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到近20元一斤。盲目种植损害农民的情况,并不罕见。
  即便真的竞争变大,我也对自己的羽衣甘蓝也有信心,进一步,我可以为新茶饮提供羽衣甘蓝,退一步,我可以继续耕耘出口订单。
  但更重要的是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就敢给自己的羽衣甘蓝打包票。
  我们现在已经在和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开展项目,研发团队的博士硕士就有8人。等今年开春,我准备和省农科院合作在农场里建立羽衣甘蓝研究所,培育新的品种,比如黑色、红色、黄色等五色羽衣甘蓝,黑色铁含量高,黄色叶黄素含量高,让羽衣甘蓝既营养又好吃。
  我们农场还与潍坊市农科院联合起草孕婴级羽衣甘蓝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这也是行业首创。
  光是种羽衣甘蓝还不够,我还打算把羽衣甘蓝加工成食品,让它进入更多的行业,比如羽衣甘蓝蛋糕、桃酥、曲奇和面条等数十种。原料安全,再加上生产安全,才能创造最安全的食物。
  我很早就意识到我可能一辈子都是个农民,但俗话说,“三天学个生意人,一辈子学不出个庄稼汉”,农民也是讲技术讲水平的,农民也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无论新茶饮的风能在羽衣甘蓝上吹多久,我坚信,当一个引领者而不是跟风者,我的羽衣甘蓝能打造一个百年品牌。

  (本文转自1月28日《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屈博洋)

  羽衣甘蓝幼苗。
  万亩良田家庭农场创始人王翠芬
  王翠芬农场种植的羽衣甘蓝做成的高密美食炉包。

   阅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