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
今日高密
2025年03月27日
矫 发
前些日子,每天陪家属去阳光融和医院换药疗伤。从门诊到病房楼有三五百米的距离,且门诊和病房楼分别有一道厚重的玻璃门。推着轮椅上的病人经过,不管推或拉都要费些周折。但每次都是幸运的,总有素昧平生之人帮你推门、拉门,且一直目送轮椅离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次谢过之后,仍心有余暖和感念。举手之劳一霎时,而人格之美、心地之善却永久传递。“愿天常生善人,愿人常做好事。”
当然也有熟视无睹、袖手旁观者,在故乡高密蔑称此类人为“眼硬”和“冷血动物”。在农村,凡遇白事,邻亲百家都会主动打理帮忙,甚至代表主家,热汤热饭招待来奔丧的亲戚朋友。过去没有火化之说,得找匠人打坟,还需劳力往墓地里抬棺材,千头万绪。有外号“万事不求人”的犟种,不管谁家的白事,他都不理不睬。等到他老娘去世时,大伙有意出他的洋相,无一人登门帮忙。炎炎夏日停尸三天,尸体很快奇臭难闻。“不求人”领着媳妇挨家挨户哭着下跪求饶。还是杜大队长面慈心善,替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其早中晚在广播喇叭上作检讨,暂息众怒,并招呼人帮他操办白事。正应了那句古语:“种桃李者得其实,种蒺藜者得其刺!”
《红楼梦》里有座“智通寺”,门旁有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绝,“留余”也是人生大智慧。正似那“往上爬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从朋友发的一条抖音看到,一个理平头的中年男子,专门在集市上收购老弱病残者的农副产品,他两脚一跺,两腿下蹲,两条胳膊一搂,自称姓包,叫“包了圆”,深受老年朋友喜爱。还有画面显示,“包了圆”开着自己的送货车,到困难户家中送油送面,嘘寒问暖,其行为满满的正能量,是一曲可圈可点的“凡人歌”。
作家魏辉女士也发过一则类似的微信。“天气渐凉,天黑得早了。收拾出一个反光背心。这是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学校里的一个学生放学路上因为天黑被车撞了。为保证安全,爱孩子的舒老师就找了一个当交警的家长,给班里的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反光背心,放学时让他们套在棉袄外面。如今女儿读研了,成长的点点滴滴依然闪亮。反光背心免费赠送,谁家孩子需要,吱一声。”这是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家长啊!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反光背心的故事才会生生不息!
国庆节前夕,老友春阶给我发了一张与85岁老母亲在天安门前的合影,秋阳照得母子俩睁不开眼,但看得出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陪母亲去北京,这是春阶多年的心愿。我回微信说:“孝心高于旗杆!”
想起了春阶和孔雀蛋的故事。丙申初夏,春阶到高密参加作品研讨会。晚宴上了一盘孔雀蛋,一人一枚。散席,春阶瞅见一位先生口袋鼓鼓囊囊的,先生羞涩地一笑说:“母亲没见过孔雀蛋,拿回家让她尝尝。”那一刻,春阶顿感惭愧,自己的母亲也没见过孔雀蛋,但自己竟不假思索地给吃了。
春阶应邀到北戴河疗养,按规定可带一名家属同行。去之前,他本想带着母亲一起。但有人说,人家都带着妻子,哪有带着老娘的!春阶的意志也不坚定,就选择带着妻子。到了北戴河,春阶见到上海作家简平,瘦弱的他搀扶着更瘦弱的母亲。用餐,简平都不离母亲左右,为母亲夹菜前都要小声征求母亲的意见。上下台阶,简平都是站在母亲左边,用胳膊架着母亲,声音很小地提醒:“小心、小心,迈脚、迈脚……”海边风大,简平站在母亲身后,两手轻轻箍住母亲的双肩,一遍遍问冷不冷,还用手按着母亲的帽子,怕被风吹走……
这是春阶《我的愧疚》中的细节。他还写到:“我时常想起那个孔雀蛋,也时常想起简平母子。”“对母亲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境界。见了美好的东西,就想到母亲。这样的人孝啊,他们的母亲有福。北戴河创作之家门口,有一丛蔷薇花正烂漫地绽放着,如一道花瀑,简平和母亲站在花瀑下,笑得那么开心。这温暖的画面,一直在我内心深处,温暖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