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理 论

04版:关 注

返回 2025年05月08日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今日高密      2025年05月08日     
   毛新玲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四风”等不良风气得到明显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是,对于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作风建设是个永恒的主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果稍有松懈,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反弹回潮、卷土重来,党就会失信于民,面临失去力量的危险。因此,必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直至让良好作风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外化为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领导干部示范,发挥 “头雁”效应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也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新时代作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将八项规定精神及作风建设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要严格自我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另一方面,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职责,强化监督。在日常工作及党内政治生活中,一旦察觉身边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严肃提醒。通过严密落实监督责任,坚决抵御不良风气侵蚀,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
锤炼坚强党性,筑牢思想基石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因此,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把锤炼坚强党性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坚强的党性来自党的创新理论,党员干部要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做笃信笃行者。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常掸思想灰尘,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因此,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错误、改进不足,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完善法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法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当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各地各部门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对制度条款进行细化和完善,让制度条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在贯彻落实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成效经验,及时把比较成熟、普遍适用的经验提炼上升为制度规范。要建立干部作风考核评价制度,把作风建设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绩效考核、晋升考核等重要范畴,制定详细且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等,对党员干部的作风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和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
健全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
  监督是作风建设的锐利武器。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部门、巡视巡察机构等党内监督主体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搭建包括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手机 APP 举报端等在内的多样化的群众监督平台,同时,完善群众举报反馈机制,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受理、调查、反馈,保护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公务消费、公车使用、会议活动等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精准发现违规违纪线索。
  (作者单位:中共高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