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承的永恒价值
——纪念我的恩师朱本轩先生
今日高密
2025年05月15日
我的大学老师朱本轩先生,去年除夕上午突发心梗,不幸辞世,享年九十岁。得知噩耗,心生大恸。当时,我和妻子来深圳,陪孩子一起过年。微信上,王恒展老师一则消息说,要约一个记者写篇纪念朱本轩老师的文章。我心中登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正值春节期间,不敢贸然去打扰师妹朱秋华。直至看到师兄李宗刚发表了悼念恩师的文章,才相信朱老师真的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再也见不到朱老师和蔼的笑容了,也再也听不到朱老师亲切的话语了。
想到去年霜降后,我又给朱老师快递潍坊萝卜。一天傍晚,突然接到朱老师的电话,他说,萝卜收到了,和往年一样,又脆又甜。还说我年年挂念着,表示感谢。我说,比起您对我的指导与关心,不算什么。我又说,等明年暑假我退休了,专程去山东师范大学看望您。谁能想到,老天竟然让我这个愿望永远都无法实现了。
大三时,朱老师来给我们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课程,我才认识他。他中等身材,体态微胖,一身灰色中山装,国字型脸上架一副深棕框眼镜,讲起课来中气十足,脸上带着慈善的笑容。当时电视广告上有位药品代言人,跟朱老师长相酷似,说这药片疗效奇佳,每天只需两片,如是者三。于是同学们私下里称朱老雅号为“两片”。
我跟朱老师交往密切,得益于他到济南一中指导我们实习。我们小组六人,我是组长,其他有陈兆龙、韩东祥、马冬勤等。我在耿文波老师班里实习,正好要讲夏衍先生的《包身工》,教案写好了,送给朱老师过目。朱老师说,教学思路没问题,教学设计也没问题,他知道我的三笔字也没问题,只说板书设计一定要精到。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课堂上那么多学生,那么多双眼睛,兴奋不见了,紧张却来了。朱老师课前指导的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我竟然张口忘词儿了。我扫一眼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朱老师与耿老师,他们的目光里充满着对我的鼓励与期待。我鼓起勇气,照本宣科起来,也大胆起来,竟然忘记了和学生互动的环节;偶尔的提问,也显得生用,整堂课几乎是我在唱独角戏。下课前十分钟,我还在滔滔不绝,我瞥见耿文波老师打出了暂停的手势,我更慌乱了。一堂课下来,竟漏下布置作业的环节。就这样,指导老师评课时,朱老师指出了课堂上的所谓微瑕,对我的备课教态板书等等,还都给予了许多的鼓励与鞭策。
还有一次,朱老师和我聊起一个很私人的话题。我真的没想到。到济南一中实习的第一天,我就被济南一中的校长盯上了。我长相有些着急,面色黝黑,显得特别老成。那时,我身穿一件山工同学赠我的藏蓝色工作服,搭一条黄军装裤子,脚蹬尖头黑皮鞋。现在想,真不搭调。可当时的大学生,自以为天之骄子,就是这么任性。这还不说,我当时络腮胡子,爆炸头。那校长就找到带队的朱老师,问我是不是社会青年混进大学的,烫发这行为影响教师形象,会带坏学校风气的,这是很严肃的问题。后来朱老师单独约谈我,微笑着对我说,当老师的着装要朴素端庄,胡子还是剃掉吧,头发也别留那么长,至于爆炸头,他跟那位校长作了解释,不是烫发,是自来卷。后来,实习顺利结束,实习成绩我竟然还得了个优,想必一定是朱老师对我的错爱吧。
谁能想到,我分配到高密师范工作,1990年,学校和山师中文系合作,办了一个大专班。教过我的大学老师,轮流着来到鲁中平原的这座小县城上课,负责接送老师的光荣使命就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落到我身上。朱本轩老师便是当时的授课老师之一。这段时间,我骑着大金鹿牌自行车到高密火车站迎来送往。在高密师范的两年,我和老师们住在同一排平房里,课余时间,我跟大学的老师讨论问题,向他们请教教育教学的前沿问题,比在大学期间又增添了一层特别深厚的感情。一九九一年,我结婚时,正好赶上朱本轩老师来上课,他专门到我新房里喝喜酒,还特别送我一盏节能灯,大大的,圆圆的,明亮而不耀眼。这是我婚宴上收到的最珍贵的礼品了。当时看喜钱大多不过十元钱,而这盏节能灯价格三十八元,何况还有老师的殷殷期待与深深祝福呢!
后来,每当我到济南出差,总想着去看望朱老师。朱老师总是亲切地注视着我,嘘寒问暖。我向他汇报我的生活与工作近况,他在满意的同时,总也不忘鞭策我继续前行。朱老师总是深情地提起上海的于漪老师,南京的斯霞老师,还有山东的程翔老师。说他们都德艺双馨,不仅仅教学水平高,而且教育素质优秀,教育品德高尚。朱老师意在让我成为一名像他们一样的优秀教师。尽管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我也陆陆续续地发表过几篇教育教学论文,实在是惭愧,感觉距离老师的期望差得的确很远很远。我只能自己原谅自己。我跟朱老师说,我就是一介普普通通的中学教书匠而已,我成不了圣人,成不了贤人,我就做个好人吧。老师点头称是。前几年,暑假我去看望朱老师,他刚做了一个手术,不能久坐,还在康复期。朱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如果没有医保,我这场病就得卖掉这套楼房了。恩师的话语里,尽是对时代的感恩,对生活的珍惜。
后来,我一直在潍坊一中的教学一线,很少有时间去看望老师。开始是书信来往,后来是电话联系,再后来是微信聊天。快递业发展起来了,每逢潍县萝卜上市时节,我也总忘不了快递萝卜给老师。如今老师驾鹤西游,我只能默默感恩,默默想念!
恩师桃李满天下。而我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那天,踏入山师大的大门起,就立志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从教三十六载,传承师教,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了。恩师当含笑九泉了吧。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85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