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文艺 纪事

04版:生 活

返回 2025年05月15日

慢时光

今日高密      2025年05月15日     
   单立文

  阳历四月,就像花枝招展的大姑娘,一身颜色的芬芳。不必说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收拾榆钱沽酒去”。也不必说山间野外,“千树万树梨花开”。更不必说城区口袋公园,大街小巷绿化带的五彩斑斓。
  置身四月,就想起林徽因,不由自主地念起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是爱,是暖,是人间的四月天”。
  而我总是爱比对日本歌曲《北国之春》,想起里面那句“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我的老家高密仁和爱国村是个整体搬迁村,底子薄。小时候,家家户户生活都不富裕。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考上了大学,跳出龙门,走出了闭塞的小村。
  在高密农行参加工作后,节假日我常回老家看看,与父母亲一起吃顿饭。
  午饭时,父亲高兴地翻出多年不用的小酒盅,清洗一番,摆到饭桌上。两只小蛤蜊皮,娇小玲珑透着白玉的光泽,令人好生怜爱。
  父亲执意筛酒、倒酒,一脉清溪,携带芳香,潺然有声,注入酒盅,不满不浅,是那种恰到好处的功力。
  贾平凹先生《当如此生活》就有“吃酒只备小盅,小盅浅醉,能推开人事、生计、狗咬、索账之恼。”
  父亲不常喝酒,但逢年过节也会自取一只小蛤蜊皮,在饭桌旁的桌子上自斟自饮,以示家主的与众不同,想来很有意趣,不禁莞尔。
  “父子对坐,灯火可亲”。父亲说,以前我上学是小孩,不让我在家喝酒。现在参加了工作,成了大人,就可以在家喝酒了。
  我心领神会,不再拂逆父亲,一股暖意顿时在心间冉冉扩散。
  母亲见了,赶紧去拾掇了四个肴馔,有油炸花生米,头刀韭菜炒肉丝,香椿芽煎鸡蛋,还有一个凉拌荠菜。
  一壶(酒筛子,用来热酒、筛酒)酒(约莫二两)我们边拉呱,边喝,喝了足有一个小时。
  酒被一小蛤蜊皮、一小蛤蜊皮地细化,就像母亲的絮絮叨叨。父亲用酒与时间拔河,天伦之乐,就在小蛤蜊皮里满满悠悠。
  我有了微醺。照以往的喝法,这点酒我一人全喝下也不会微醺。就如父亲说的,我年轻冲动,定力还不够稳。
  我与父亲没有大快朵颐,只是轻酌慢饮。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纯粹为拼酒而喝酒,反而体味不到细斟慢酌的醉意微醺。
  小蛤蜊皮以小胜大,让我用一个下午,在炕上回味悠绵的韵味和醇深的亲情。
  我担任农行乡镇网点信贷员的第三年,全镇发生了春旱。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上级行通知要求压缩贷款余额,要下大力气清收陈欠贷款,必要时还可以依法收贷。
  我来到一个小村子,想用解剖麻雀的办法,以点带面。村会计用大喇叭呼叫一通,结果只来了几个当不了家的老娘们,我霎时凉透了心。
  中午,会计领着我到村里富裕的贩鱼户家里摸情况。农业大旱,贩鱼生意也难做,鱼老板在家喝闷酒。
  看到我们进门,又拿出两个小蛤蜊皮,让我们一起坐下想办法。
  一小蛤蜊皮酒喝了近半小时,会计将酒盅放到嘴唇上,光对嘴,就是喝不下酒。最后鱼老板好像下了决心似的,嘬起嘴巴,一仰首,一通吸纳,喝光了一蛤蜊皮酒。
  会计说,要先渡过眼前的难关。我说还是别开生路,歪打正着。鱼老板恍然大悟说,劳力都上坡抗旱,村里组织老娘们在家搞草编,两不耽误。
  草编产品不即时结款,但外贸公司有订购预付款。这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回镇上与镇经委一沟通,都认为办法可行。草编资源家里都现成,以前只是村里个人零散草编,本小利微,小打小闹。现在镇上挑头带领干,就成了大气候。
  于是,农民手里有了钱,不仅解决了农业抗旱,银行也把贷款规模压了下来,两全其美。
  后来,鱼老板让会计捎信给我,要再请我到他家里喝酒,换上大杯,可我正忙着办理调离交接手续。
  如今,我在县城熬了满头华发,住上了楼房,却越来越怀念过去的一身泥土。
  好友聚会闲坐,看到酒店里那些旧时光里的酒具,感到很是和暖,甚是慰藉心灵,好像伸手就能触摸到那些慢时光,那个时代的生活密码,也随记忆流转而来。
  顿时,心中一下子响起《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的旋律——“正如老友失散又重聚,我所有美好的记忆,清晰地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