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每粒小麦顺利归仓”
——东北乡社区“四管齐下”护航“三夏”生产通讯员郭星月 刘斌
今日高密
2025年06月12日
随着“三夏”生产进入关键时期,东北乡社区党委坚持“安全为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零事故、零火情、零纠纷”为目标,通过宣传引导、干部下沉、巡查防控等多项举措,织密麦收安全防护网,确保农民既丰产又丰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平安动能。
道路安全“警民联动”:
从源头拧紧“交通阀”
“师傅您好,收割机上路前一定要检查制动和灯光,这张提示明白纸您拿好。”在东北乡的田间地头,社区干部与市公安局六中队民警正挨个向农机手发放《道路安全明白纸》。针对麦收期间农用车辆频繁作业、交通事故易发的特点,东北乡将道路安全列为“头号工程”,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安全下乡”行动。
安全全覆盖。通过“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入户讲解+村内微信群”的方式,向村民普及农用车规范操作知识,重点强调“三严禁”:严禁车辆带病作业、严禁超载超速、严禁疲劳驾驶。
监管无死角。在主要农忙路段增设临时检查点,对农用车辆制动、反光标识等关键部位进行抽查,现场整改隐患车辆23台。社区党委书记刘广智表示:“我们要求农机手全部签订安全承诺书,确保每一台‘铁牛’都能平安下地,每一粒小麦顺利归仓。”
干部下沉“一线作战”:
以脚步丈量责任田
“老李同志,这块地收割完后,立即安排播种,坚决不能焚烧麦秸啊。”清晨七点刚过,包村干部陈静就来到她负责的村庄,一边查看麦收进度,一边用手机拍照上传到机关工作群。这是东北乡麦收期间推行“全员一线工作法”的缩影。
全天候值守。麦收期间,全体机关干部取消休班,实行“早7晚9”驻村制度,每天两次上传巡查照片,重点盯防边远地块、交界地块等易漏区域。“干部多跑腿,群众少担心。”包区书记岳炳海介绍,通过“定人、定村、定地块”的包靠机制,已累计发现并化解秸秆焚烧隐患20多起。
服务零距离。下沉干部不仅当好“监督员”,更化身“服务员”。在大栏平安村,村民张志敏的收割机突发故障,包村干部立即协调维修队赶到现场;在沙口子村,干部们帮助困难群众联系运输车辆,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防火防盗“拉家常”:
用温情筑牢安全墙
“老大爷,小麦地边不能抽烟,天干物燥,一颗火星就能毁了一年的收成。”在东北乡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一支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安全宣讲队”正以拉家常的方式普及防火知识。
宣传接地气。针对部分村民对“禁令式”宣传的抵触心理,社区新推出“炕头课堂”“树荫讲座”,用真实案例讲解火灾危害。同时,向农户发放“安全三件套”——灭火器、防火毯、应急联系卡,提升村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联防聚合力。依托“网格化+邻里守望”机制,发动村民组成“义务巡逻队”,对晒粮场、粮库等重点区域开展夜间巡查。村民张庆学说:“现在大家都互相提醒,谁看到冒烟立马打电话,安全已经成为大伙儿的事。”
巡查防控“雷霆行动”:
用铁腕守住底线
为巩固安全成果,东北乡社区联合派出所成立2支专项巡查组,配备警车、无人机等装备,24小时开展“地毯式”巡逻。
严打违规行为。对焚烧秸秆、占道晒粮等行为“零容忍”,形成强大震慑。同时,设立有奖举报热线,鼓励群众参入监督。
矛盾化解在前。巡查组还承担“流动调解站”职能,成功调解地界纠纷、农机争抢等矛盾。王家屋子村两户村民因为收割顺序争执不下,巡查干部当场协调,避免矛盾升级。
“粮食安全离不开生产安全。”东北乡社区将认真总结麦收经验,完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