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一份书缘 品一脉书香
——写在《三贤文学》发行100期之际
今日高密
2025年06月19日
因为一本书,我结识了一位让人敬仰的老师;因为一本书,我加入了三贤文学社;因为一本书,我结识了更多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就是《三贤文学》,这位让人敬仰的老师就是蒋玉君先生。
岁月潺潺,歌吟悠悠。时光的车轮碾碎了岁月的风尘,不经意间《三贤文学》陪伴我走过了100期的悠悠岁月。也许你没有绚丽的色彩,淡淡的墨香却凝结着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热爱与梦想。小刊物,大空间。从2007年到2025年,从第1期到第100期,有高密文学爱好者光荣与梦想的心灵记忆,是文学社成立20多年的精神传承和发展轨迹的画卷,见证了三贤文学社的成长和高密文学的蓬勃发展。从这本书里走出了中国著名作家、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走出了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邵纯生,著名诗人李丹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邱文英等作家诗人不胜枚举。书里有原市级老领导刘宪涛的诗词古韵,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邵纯生的浅吟低唱,有李丹平先生大美高密的豪壮,有银行行长岳治坤的古韵新唱,也有同事岳桂荣情真意切的文章。
文以载道,思传千古。100期,不仅是一个数字,凝聚着既往的成绩,它还是一个路标,预示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指向更远方向的开始。无论媒体形式怎么变化,《三贤文学》的初心从未改变,在新时代风云中,文学社始终立足高密文学这片热土,围绕在这片热土上生长起来的“红高粱文化”,为“老中青少”文学爱好者全心全意搭建梦想的舞台,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动着高密文学事业和社会发展。扛起“为文学发声,为文学助力,为文学立命,为先贤继绝学,为万世留真相”的硬核担当。
郁郁文脉,百年留声,千载回响。我深信,在高密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关怀下,在文学爱好者的精心呵护、大力支持下,在高密这片文学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三贤文学》,一定会越办越好。《三贤文学》与您携手并肩,一路同行,共赴文学之约,奏响时代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