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 合

03版:读书 公告

04版:红色教育

返回 2025年07月31日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高密历史大事记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今日高密      2025年07月31日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高密第一个党组织成立100周年。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伪的严密统治,重建后的高密党组织带领高密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同日伪势力进行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市融媒体中心、中共高密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联合推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高密历史大事记》专题文章。现将全文分期刊发,以飨读者。
  1937年
  8月 景芝召开抗日宣传动员大会
  “七七”事变后,原高密八区前屯牛芳稷曾用其父亲牛景文的名义,于8月的一天在景芝召开了一次万人左右的抗日宣传动员大会,牛芳稷等在会上发表了演讲,牛玉华、牛玉温等在这次大会上演出了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后,又唱了《救亡进行曲》等抗战歌曲。这次大会,极大地鼓舞了高密西南乡人民的抗战热情。
  9月 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
  抗战爆发后,高密乡绅蔡晋康想拉一支抗日队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王再天。当时国民党军队在高密至青岛一线驻防的是东北军第五十一军,王再天的公开职务是东北军胶济铁路东段运输司令,蔡要求王再天给予帮助。共产党在东北军设工作委员会,书记项乃光(后叛变)当时具体领导五十一军中地下党的工作。得悉这一情况后,当即与王再天研究,决定支持蔡,并争取改造这支队伍。接着,王再天带着任务找蔡商谈,说:“你要真拉起队伍抗日,我可以找一些人来帮助你。五十一军有个廉耀东团副可以当你的助手,还有一些是大学生。”蔡欣然同意。王回来向项乃光汇报后,项即确定建立以伍志钢为书记的蔡部工作委员会,邹鲁风和李欣为工委委员。接着他们带领几位山东大学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来蔡部工作,其中王中原籍是高密,人地两熟,他先被派回发展“民先”,发动青年进入蔡部。不久,蔡部正式定名为“高密游击队”。廉耀东的公开职务是高密游击队副司令,邹鲁风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大学先后有王中、周璇、吴綪、胡家珍等11人来到该部,王中回高密发动黎明、单中和、王平、郭存杰等8人先后参加了高密游击队。李彬、侯兴让在中共党员王幼平的指示下也进入该部。他们进入蔡部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贴标语、印传单、演话剧、教唱抗战歌曲、画大型壁画等。他们在队伍中演唱,到周围村庄宣传,大大激发了高密人民的抗战热情。在日军侵入高密城前夕,高密游击队于1938年1月9日开往诸城。到诸城后,中共“高密游击队”地下工委与青岛方面以陈振麓为首的崂山游击队以及赵志刚为首的中共诸城地下党组织相汇合,组成了一支名义上属蔡晋康,实际由共产党领导的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分散到各民运点上开展抗日宣传。蔡晋康队伍中成份复杂,反动势力大大超过了进步力量。后来,他以在队伍中发展“民先”、瓦解其队伍为借口,把分布在各民运点上的第四中队分别突击包围,胁迫第四中队离开蔡部。于是,党工委集中起打入的一百多位同志,沿台潍路向徐州进发。到徐州后,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取得了联系。由党组织安排部份同志在地方工作,大部分进入部队参加抗战。这就是以后所夸赞的新时期的“一百单八将”。
1938年
  1月 日军侵占高密城
  9日,日本侵略军侵占高密城。汉奸单仲甫、傅品三等于8日就成立了“维持会”,迎敌进城。5月24日,“维持会”改编为县公署,并建立了新民会、兴亚院、警察局、商会等伪组织。全县设立了10个区公所,推行保甲制,成立汉奸武装——自卫团。这年上半年,高密县大部地区成了敌伪的统治区,连景芝镇(当时是诸城、高密、安丘三县共管)也修上了碉堡。
  在日伪组织建立的同时,高密西北乡的国民党游击队,在胶莱河边的双庙(属平度)一带成立了一个县政府,高密南乡的国民党游击队在王十字庄一带也成立了一个县政府。全县各地以抗日名义纷纷拉起游击队。
  3月 程云祥回乡抗日
  前埠口村铁路工人程云祥,是1925年在高密加入共产党的老党员。1929年,因叛徒告密,遭敌通缉,被迫离乡去东北做工。后又辗转去粤汉铁路当了铁路工人、日军侵占高密城不久,云祥即从衡阳返回家乡,几次寻找党组织,未能联系上,便积极进行抗日救亡。他秘密联络一批工农青年,成立“抗日职工联合会”,建立抗日武装——爆炸大队,程云祥任队长,尚增胜任副队长,有队员40多人,每个队员发了一个“抗日职工联合会”的符号。提出了“打倒日本,破坏铁路,争取抗日胜利,继续当工人”的口号。程云祥找不到党的组织,即和当时尚有抗日思想的西北乡国民党县政府取得联系,联合开展抗日活动。8月5日,程云祥率领“爆炸大队”在姚哥庄火车站以东掀断铁路,割断电话线,在姚哥庄火车站以西铁路上进行爆破。被敌人发现后追击,云祥掩护队员们撤退,不幸中弹,医治无效,不久牺牲。“爆炸大队”在游击队中受排挤而被遣散。
  4月 日军血洗公婆庙
  16日(旧历三月十六日),日军车队沿胶(县)平(度)公路向南开动,途经高密东北乡孙家口村时,被国民党游击队董希瞻等部截击。附近群众大力支援,用铁丝将耙联起放在公路上,将敌车队拦住。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岗尼高等40余人,只有一名日兵逃跑,获九二式重机枪1挺,枪枝弹药一批,焚毁敌车7辆。战后,游击队撤走。第二天,日军到孙家口报复,村民早有预料,纷纷转移,只有4人未及转移,其中3人被打死,1人被打成重伤。穷凶极恶的日军见村里的人都逃走了,就放火烧房子,这个几十户的村子,所有房屋全被烧毁。日军仍不肯罢休。25日,驻青岛的日军百余人,乘汽车四辆,直奔公婆庙村。村民虽有所防,但只是将村东的大路挖断,将胶河桥掀断。天刚亮,日军就开到胶河南,下车后就向村里打枪,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实为罕见。机枪扫,刺刀刺,大开膛,剥头皮,活埋,点“天灯”,无所不有。被杀的人当中,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不满周岁的婴儿。妇女被剥光衣服扭秧歌,被强奸者不只一人。这次惨案中有108人丧生,70人受伤,800多间房子付之一炬,烧毁家禽家畜和粮食家俱不计其数。此时的公婆庙,村外哀鸿遍野,村内残壁空舍,家家披麻戴孝,户户哭声相闻。
  8月 三位爱国青年奔赴军政干校学习
  为了培养干部,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建立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该校随省委驻岸堤。本县进步爱国青年乔志一、刘力一、曹涌涛等,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离开敌占区奔赴岸堤,入抗日军政干校第二期学习。在学习期间,三人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2月 上级党组织派人到高密开辟工作
  鲁东南特委派组织干事曹涌涛到高密开辟工作。开始在诸(城)高(密)边区成立了一个中心区委(即诸北中心区委),归诸城县委领导,赵力民任书记,曹涌涛任委员。曹涌涛分管高密工作,回县不久,即到前屯与牛芳稷联系,拟发展牛芳稷为共产党员。
1939年
  1月 高密党组织恢复活动
  这月,中共诸(城)胶(县)高(密)工委在诸城相州成立,曹涌涛代理书记。曹涌涛介绍牛芳稷参加中国共产党。牛芳稷入党后,即被任命为高密县第八区区委书记。接着建立了前屯、南郭庄、逄家庄3个党支部。前屯党支部由牛芳稷兼任书记,牛玉华、牛玉温、李振、张进等相继入党。南郭庄党支部由曹涌涛兼任书记,有曹节恩、曹光映首批入党。逄家庄党支部由逄读任书记,此人后来思想动摇,宣布退党,这个支部撤销。
  3月 借用“督导团”名义开展党的工作
  抗日进步人士王麟阁以“山东省高密县抗日民众巡回督导团”的名义,到高密活动。这个名义是他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那里搞到的。王是老同盟会员,到八区后,亲自拜访了牛景文,希望景文父子在八区搞一个分团。牛芳稷为了对付当地土顽队伍,掩护党的活动,经报请党组织负责人曹涌涛同意,高密八区的中共党员,对外曾一度利用“山东省高密县抗日民众巡回督导团”的名义进行地下工作。
  4月 胶县工委派人向高密开展工作
  3月,中共胶县工委成立,由郭有邻任书记。工委对外名义是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驻胶县办事处。胶高两县地域相连,所以胶县工委的工作也延伸到高密。当时,胶县广大乡村为国民党保安七旅姜黎川部所盘据,名义上虽系国共合作,但共产党发动群众抗日十分困难。4月,胶县工委派宣传兼军事、民运部长彭特夫到高密开展工作。彭通过关系先与李亶均取得联系,不久发展他入了党。后来彭特夫在高密发展了20多名党员。
  5月 国民党保安七旅十团秘密接受八路军改编
  国民党保安七旅本已有9个团,1938年秋,其二团副团长李鹏久以同学之谊,三番两次动员李竹亭组成了医训班,不久,报请姜黎川批准建立了第十团。5月,十团与八路军胶县办事处取得联系,被秘密改编为八路军胶高游击第三大队。这月,日军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保安七旅被赶得四处逃奔。其十团时驻朱陈沟,在“扫荡”中被打散。团长李竹亭和副官王同科率领部分人回高密后,遵照中共胶县工委指示将散失的战士召回,重新拉起队伍抗日,依附于当地伪保安队孙明斋部进驻曹家屯,对孙明斋和另外两个保安队王朴仁、王书斋部做争取瓦解工作。战士不知李竹亭的秘密,纷纷反对依附孙明斋当汉奸,李竹亭受到责难。胶县工委派军事部长彭特夫去李竹亭处了解情况,并帮助他们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6月,发展李竹亭、王同科为中共党员。并建立了党小组,彭特夫为组长。当时,南乡的3个保安队关键是孙明斋部。孙为人狡诈,对王朴仁和王书斋威胁很大,因此,争取瓦解的对象主要是孙明斋。不久,孙明斋移兵姜家屯,想以此来试探李竹亭部是不是共产党的队伍。彭、李、王根据突变情况,当即决定紧紧盯住孙明斋。遂率部开往姜家屯驻村西首,继续做争取瓦解工作。9月,李竹亭在孙明斋部的内线关系臧乐农密告:过了“仲秋节”后孙明斋将开往高密城,正式接受日军的改编。形势突变,争取3个保安队反正已经无望,而且李部将随时被吃掉。彭、李、王决定并报胶县工委和鲁东南特委批准,将胶高游击第三大队拉往根据地,以保存这支革命武装。鲁东南特委派崔介来领导这次行动,并派部队接应,时间定在“仲秋节”晚上,利用敌人过节疏于防范之机将部队拉出来。当时决定李竹亭仍任大队长,艾光楼任政委,冯仞千任第一分队长,李景华任第二分队长,王同科任秘书。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紧张地进行着,将隐蔽在家的战士通知归队,把平日表现差、思想不坚定、有碍于部队行动的战士打发回家过节,对准备拉走的战士逐个作了思想动员。拉出时后勤人员和没枪的战士在前,有枪的战士组成战斗组负责断后。如被孙部发现就说是外出巡逻,如计划被识破遭追击,由战斗组阻击掩护。一切准备就绪。
  至期,第三大队按计划顺利拉出。次日拂晓,到达太洛村,与鲁东南特委派来迎接的艾光楼和李华会合。队伍路经高密东南乡土顽刘文斋部防地大朱郭村时被其扣留,解除了武装。第二天,李竹亭家中来人报信,说李走后被孙明斋抄了家,主家的三叔被抓去。鲁东南特委获悉三大队被扣,当即派崔介以八路军二支队司令部的名义,给了刘文斋一封兴师问罪的信,并和中共胶县工委书记郭有邻一同出面,向刘文斋提出抗议。当晚,刘即将所扣人枪发还。队伍按原先的部署,连夜起程,第二天到达党组织的联络点孙家夼,稍事休整后,继续向莒北根据地进发。到达莒北后,与鲁东南特委和二支队会合。二支队司令员刘涌主持召开了欢迎会。接着,将第三大队改编为特委直属部队特务营。胶高第三大队拉走之后,李亶均等被留在高密作地下工作。
  8月 中共高密县第一区委建立
  彭特夫在高密开展地下工作期间,在高密城崇实小学设了一个点,这个点的负责人是当时任崇实小学教师的单希岷(又名单孚、赵同)。8月,在高密城区建立了一个党支部,单希岷任书记,成员有单景陶(后失掉关系)、赵汝田(后当了伪乡长)。这个党支部不久发展成为中共高密县第一区区委,单希岷任区委书记。
  秋 中共高昌平工委建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对铁路交通严加把守。为适应形势,高密县以铁路为界分别恢复、建立、发展党组织,分属两个大区领导,铁路以南属鲁东南特委领导;铁路以北属胶东区党委领导。所以高密南部党的活动,多在高(高密)、诸(诸城)、胶(胶县)三县边沿地带;高密北部党的活动则与昌(昌邑)、平(平度)联系在一起。是年秋,在高密铁路以北,中共高昌平工作委员会建立。胶东区党派委袁超任书记,周文峰任组织部长,庄扶吾任宣传部长,乔天华任军事部长,王元忱任统战部长,韩育民任职工委员会书记。李成义(平度南部岑李家人)、张敏安(平度亭口镇娘娘庙人)、荆乃池(平度大杨召人)、迟乃许(高密大迟家人)等就是这届工委发展的党员,他们都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11月,高昌平工委撤销,袁超调南海特委任职,仍负责高密的工作。高昌平工委建立的同时,建立了八路军胶东区高昌平边区游击十三大队,袁超兼任大队长和政委。工委撤销后,十三大队编入胶东区基干兵团。
  10月 中共高密县委建立
  鲁东南特委决定撤销诸胶高工委,成立中共高密县委,派诸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孔楚白来高密任县委书记,李亶均任宣传委员,曹涌涛、赵立民为委员。县委驻高密东南乡空冲水村,着手组织抗日武装——“铁道大队”,李亶均任大队长,孔楚白任政委。
  冬 中共前屯支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中共前屯支部,除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外,还在村里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支部以前屯小学为基地,向青年农民进行革命教育和抗日宣传。牛芳稷编了课本,先在党员中学习,然后教育青年农民。课本共分10课,主要内容有:怎样产生的阶级;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什么是共产主义;中国为什么受外国欺负等等。这个课本,陆陆续续使用到1942年。
1940年
  2月 高密党组织向根据地输送骨干
  14日,中共高密八区前屯支部送李振、李干到鲁东南根据地学习。时值连日大雪,当天早晨二人踏雪出发,冲破张步云、张希贤等敌部几道封锁线,到日照找到五地委,由五地委宣传部长李钧接见。当天分配:李振入“青年干部训练班”,时李干还不是党员,入“农救训练班”。这是高密党组织重建之后,向根据地输送的第一批革命青年。
  2月 双羊村民横遭劫难
  15日,盘踞双羊村据点的田边返三小队从一家菜园里挖出了地方杂牌军郭竹亭埋藏的一辆小汽车,便怀疑村里藏有枪炮弹药,遂将全村男女老少驱赶到一家地主的场园里,周围架上机枪,逼着群众说出枪炮弹药藏在哪里。威胁了半天群众仍无吭声的。田边这伙强盗便将全村人分开,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小孩站一边。对小孩用糖引诱,对女村民用污言秽语威胁,对男村民则用机枪吓唬。群众仍然说不出,田边更加恼火,便将500多男村民往于家祠堂里赶。祠堂只有三间屋,盛不下这么多人,日军就用枪托和棍子捣着往里塞,有一些群众被逼着爬到人头顶上,日军还在人头顶上踩来踩去。500多人塞进去后,日军又向屋里扬雪。就这样关了一下午一晚上。最后,有好心人送给姓夏的翻译500元钱,通融了一番才将群众放出来,有两人已经致死,有12人奄奄一息。
  3月 孔楚白、李亶均被敌杀害
  自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反共高潮以来,驻胶高一带的国民党保安七旅姜黎川部,便挥起屠刀,杀害八路军工作人员,破坏了统一战线局面。1940年3月5日,姜部营长徐祝三乘我不备,派人到空冲水包围了正在筹建中的“铁道大队”,县委书记孔楚白不幸被捕,铁道大队长李亶均在危急中跳入井中,将随身所带的党的文件撕毁,被敌发现后遭捕。当月20日左右,孔楚白与李亶均被活埋于朱陈沟(现属胶州)。铁道大队解散。
  3月 高密党组织向根据地输送第二批骨干
  空冲水事件之后,曹涛涌带领党员牛玉华、牛玉温(后改名刘新)和积极分子牛玉丽(牛筱筠)、李自珍到五地委学习。同时到五地委学习的,还有曹涌涛的姐姐曹笃贞,她是由诸城的同志送到地委的。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高密党组织向根据地输送的第二批骨干。也就是后来高密西南乡风传的“前屯跑了四个大姑娘”。
  春 五地委“肃托”,曹涌涛等被错误杀害
  曹涌涛带领4位女青年到五地委不久,即在“肃托”运动中被捕,旋被杀害。同年被错杀的还有乔志一、刘力一。
  5月 五地委派李振回高密负责党的工作
  曹涌涛调走后,到五地委学习的李振奉命回到高密,负责党的工作。这时,顽军头子张步云对这一地区的一些革命活动开始注意。为了麻痹敌人,取得情报,李振派牛芳稷打入张部电台工作,控制了该部一部电台。在张部歼灭前的岁月中,牛芳稷为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
  秋 中共高密工委建立
  是年秋,高密北部在胶东区党委南海地委领导下,建立了中共高密工作委员会。由矫福成任书记,张敏安任组织委员,李成义任宣传委员。矫福成以力不胜任为由,一再向南海地委提出辞职,地委没同意,矫福成不辞而别,到青岛去当了工人。高密工委的工作,因此停止。此后,南海地委委托胶县县委兼管高密北部的工作。
  11月 高禹民在东北英勇牺牲
  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的高禹民,于这月9日与数十倍于已之敌遭遇,在与敌人的肉博战中英勇牺牲,时年仅24岁。
            (未完待续)



1941年
春 高密党员一度失掉关系,前屯党支部仍坚持活动  李振奉命去五地委汇报工作,由前屯到高密城带着单孚一起去根据地。去后不久,日军“扫荡”,形势恶化,由于高密县委去年被破坏,加之曹涌涛前不久在“肃托”中被杀,高密党组织受嫌,因此五地委决定,对高密党的组织暂停联系。这样在高密的党员全部失掉关系。但高密八区的共产党员仍坚持活动。前屯党支部的王寄语等同志,继续举办青年识字班,向学员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抗日救国,在艰苦的岁月里,为党培养了许多积极分子。不久,这些积极分子有10多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诸城牺牲的牛翼,又名牛玉书,就是当时青年识字班的学员)。
9月 胶高即中心县委成立  为加强对胶县、高密、即墨三县的领导,胶东区党委决定成立胶高即中心县委,由袁超任书记。至11月,袁超又兼任即墨县委书记。翌年5月,胶高即中心县委撤销。
12月 在高密北部重建中共高密工委  胶县县委书记李奎生[27]从胶县北部赵家庄启程,把田文忠[28]、吴敏芝送到高密北部李家长村张敏安的住所。由李奎生主持再次成立了高密工委,田文忠任书记,张敏安任组织委员,吴敏芝任宣传委员。工委隶属南海地委。时高密北部已伪化,伪军张竹溪部的据点很多。工委成立以后,李奎生、田文忠、吴敏芝、戚耕民都到李家长村、姜庄、聂家庄、高家庄一带活动过。李奎生还与张敏安、李修文等开过几次会。但由于高密北部敌伪统治甚严,工作很难开展,到阴历年,吴敏芝回即墨老家,田文忠回胶县北部赵家庄。

1942年
2月 李奎生、田文忠再来高北发展党的组织  旧历正月初,李奎生和田文忠乘夜从赵家庄赶到李家长村,先到村头一家姓高的关系户探听情况。姓高的说:大年三十,鬼子将村包围搜捕八路,张敏安脱险转移。田文忠在李家长村无法立足,即返回赵家庄,住在共产党员赵法三家中。该村虽属胶县,但与高密东边的村庄毗邻。田文忠通过赵法三的关系,向高密发展组织。在代家屯发展了解丕诰、戴成功、王仁千、王言中、刘××、管××为中共党员,在大屯还发展了一个姓王的为共产党员。同年秋,田文忠被胶县县委派往胶南工作,高密工委撤销。
6月 胶县县委书记易人,高密北部仍归胶县县委领导  胶县县委书记李奎生在小高村被捕,南海地委任命矫枫[29]为胶县县委书记。高密北部的工作,仍归胶县县委领导。
7月 周惠义投敌,马金波被捕  周惠义是姜谔生的通信员,胶县周家河套人。他有一个表哥在高密日军宪兵队当汉奸,周惠义被其表哥拉拢投敌后,勾结高密的敌人将胶县县委妇委干事马金波捉去。
马金波被捕后,胶县县委为避免泄露机密,组织受损失,即决定:一、县委成员都要改名。矫枫改为张炳岩,刘景琛改为陈少竹,陆德元改为陈雷,赵辉改为王杰三,朱永先改为于天成,刘希端改为刘涛。同时,一律转移住地。二、动员已经暴露身份的党员积极分子脱产,成立了一个胶县独立营,对外称十一连,属姜黎川部的姜北海团。姜北海是失掉关系的共产党员,独立营名义上隶属姜北海,由该团发给养,但归胶县县委直接领导。这是胶高建立人民武装的开始。
马金波是个有心计的女同志,平时把用过的水倒在牢房的墙角下,日子久了,墙根就泡的湿漉漉的。后来一个翻译结婚,敌人都乱哄哄地张罗喝酒,马金波抓住时机,拼命地挖穿牢房墙壁,越狱脱险。金波返回县委时,矫枫见她的手指血迹斑斑,甚为痛心。她顶住了敌人残酷刑讯,机智勇敢地越狱脱险,保护了组织,保护了同志。而叛徒周惠义,不久即被胶县独立营逮住,公审处决。
9月 李景华奉命回高密恢复党组织  1942年3月,山东第一区党委五地委改称滨海地委。旧历八月,滨海地委派李景华回高密恢复党组织。李景华系胶高游击第三大队成员,时在山东纵队二旅五团特务营任连指导员。本年2月,被派到山东分局敌工训练班学习,改名胡广田。结业后被派回高密,住城南刘家村其岳父家,向周围各村开展工作。不久,他首先发展了李家庄李卓富为党员。
9月 山东分局城工部在高密设点,动员青年参加革命  在山东分局城工部工作的张华(女)、于荣光妇夫去青岛,路过高密。张华的原名叫单毓秀,娘家是高密城,弟弟单岱(王文彬)思想进步。张华同于荣光商定,以娘家作为抗日根据地工作人员去青岛办事处的落脚点,除掩护过路同志外,并要单岱向抗日根据地输送知识青年,在家乡进行抗日宣传。
10月 中共诸高工委建立  滨海地委根据高密铁路以南与诸城交界处党组织的恢复发展状况,决定建立中共诸(城)、高(密)工作委员会,派孙朴风[31]负责。工委成员有徐信、孙铁民[32]。

1943年
1月 胶高人民武装在战斗中成长  张炳岩(矫枫)率十一连,约一百二、三十人,住平度县吴家屯。这支队伍建立不久,缺乏训练。23日黎明前,突然遭到敌人袭击,队伍被打散,到胶县北部大高村集合时,只剩下13人。南海军分区参谋长张怀忠曾亲自到大高村与张炳岩研究恢复部队。经月余工作,部队又恢复到百余人,送平南整训,待南海独立团、胶东五旅十四团打走驻胶县北部的姜黎川部后,队伍又从平南拉回胶县北部,逐渐成为胶高抗日反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1月 中共高密工委重建  南海地委决定,重建高密工委,由王旭东[33]任书记,戚耕民[34]任副书记。共产党员张岐山、姜子章在工委领导下,开展地下工作。这时,敌人对高密北部地区控制很严,伪军张竹溪驻夏庄、张鲁一带;顽军高云生驻河崖一带。工委在这些地方没有可靠关系,很难打入。因此,高密工委的活动中心在胶县的蔡家寺。根据工委决定,张岐山以打短工、当长工、当鞋匠多种职业为掩护,先后打入高密县的毛家屯、糁子庄、何家村、任家庄等许多村庄,了解敌情,及时向工委汇报。王旭东则记了几十个药方,学会了简单针灸,扮成“郎中”,在胶县城西辛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以行医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住了两个月左右,邻居的孩子告诉他:“人家说你是个八路”。王旭东为防意外,又回到蔡家寺。
4月 李景华回地委汇报,李振奉命回高密  李景华在高密活动一段时间,即到日照西部山区,向滨海地委李仲林汇报了工作。不久,李振奉命回高密,恢复整顿高密党组织。
夏 大力发展组织,向革命根据地输送青年  李景华向滨北地委汇报完工作,即回高密与李振取得联系,经组织研究同意,恢复了仪荣斋的组织关系。仪荣斋是高密城南仪家村人,原胶高第三大队成员,因从根据地回家结婚,失掉了组织关系。他恢复关系之后,即在仪家村设了一个地下联络点。在此前后,李景华在朱家屯发展了纪家德、朱会法、王显亮、宋世洪4名党员,在南李家庄又发展了李常利、李常星,在律家村发展了管洪同,在薛家屯发展了薛桂山为中共党员。至秋,在李家庄和仪家村各建立了一个党支部,李家庄支部由李卓富任书记,仪家村支部由仪荣斋任书记。经过一段工作,高密党组织选送纪家德、王显亮、朱会法,宋世洪等4位青年到诸莒边学习。
秋 李振参加诸高工委分管高密的工作  这时诸高工委仍由孙朴风负责,委员徐信调走,尚有孙铁民一人。李振参加诸高工委领导,分管高密的工作。他恢复整顿高密党组织,并新建了一批支部。
8月 讨姜战役获胜,胶北局面打开  盘踞胶县北部的国民党保安七旅姜黎川部,抗战初期曾和八路军游击队维持过统战关系。后来,在反共高潮中杀害县委干部孔楚白、何建华(夏谷冰)等多人,专门和八路军搞磨擦,死心塌地反共反人民。据此,南海军分区主力部队组织了讨姜战役,狠狠地打击了姜黎川的嚣张气焰。姜黎川率其残部逃往胶南。从此,打开了胶县北部的工作局面。
8月 胶济铁路武工队建立  滕少锋[35]奉南海军分区之命,到胶县北部发动群众,组织铁路武工队,很快成立了一支人数不多但枪械齐全的武装。其活动范围是胶(县)高(密)两县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讨姜战役后,胶县北部的局面虽已打开,但高密北部的人民仍处于敌伪的统治之下。滕少锋来后不久,姜世良[36]于胶东抗大分校结业后,受胶东区党委和胶东军区的委派,到胶县北部筹建胶济铁路武工队。姜世良带来32名干部,但没有武器,途中已被敌人打伤3人。滕、姜把这两部分人合编为胶济铁路武工队。南海军分区任命滕少锋为队长、姜世良为副队长、孙民夫[37]为政委。铁路武工队建立后,即以胶县北部的前屯、后屯为基地,在胶济铁路沿线开展游击活动。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是:一、打击敌人,武装自己,瓦解敌军,了解敌情,破坏铁路,发展从青岛至潍坊沿线的组织,做好日军投降后接管铁路的准备工作;二、开辟胶东至鲁南的交通线,确保工作人员经过姚哥庄与胶县之间这段铁路时的安全。
8月 李崇[38]来高密任武委会主任  南海地区武委会派李崇到高密任武委会主任。李崇到胶县北部与滕少锋(此时滕也是高密工委负责人)取上联系,约定李崇从平南、滕少锋从胶北同时向高密北部地区发展。李崇即到胶莱河以北的古楼屋子(属平度市)住下开展工作。这个村早有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李崇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下,经过亲友串连,逐渐发展到高密东北乡的王干坝村,组织群众,武装自卫。
9月 滨北地委建立,高密党组织隶属变更  4月,建立滨海区党委,滨海地委撤销。9月,建立滨海区一地委即滨北地委,高密铁路以南的党组织属滨北地委领导。
12月 铁路武工队奇袭张鲁集伪军  张鲁集是高密东乡的大集镇,伪军张竹溪部在此设有据点,由李丹成大队把守。张鲁集阴历每月逢五排十是集日,伪军大队长李丹成平日驻张鲁集附近的纪家庄,张鲁集集日时常去赌钱。胶济铁路武工队副队长姜世良获悉这一情况后,就带着4个队员,有的背钱裕,有的扮成教书先生,有的挎篮子装扮成卖鸡蛋的,有的装扮成鸡蛋贩子,逢集日时进了张鲁集。不知何因,李丹成这天未来赌钱,只有他的一个勤务兵和一个号兵已在赌摊上赌起来了。姜世良等出其不意,将这两名伪军击毙,获短枪两支。枪一响,炸了集,伪军从据点里跑出来捕捉,被姜世良等顶了回去。武工队员们顺利地撤出了张鲁集。这次奇袭还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张竹溪误认为是匪队高云生的人搞的他,便派人将高部驻在大屯的一个中队打跑,又到东流口子抄了高云生的家。高云生非常恼火,也派人到大南曲抄了张竹溪的家。两人这样互相折腾了半年之后才听说是八路军武工队奇袭的张鲁集。

1944年
2月 高密县武工大队成立  南海地委和军分区决定:在高密北部傅家口子成立高密县武工大队,由滕少锋任大队长,刘正钧[39]任副大队长兼第一分队队长,李崇任第二分队队长。这个武工大队,主要活动在高(密)、平(度)边境,西到平度县亭口附近,东到高密县郭家台子、徐家屋子。部队常驻傅家口子、刘家口子、王干坝等村,依托平南根据地,采取各种办法与敌人一个村一个村地争夺。(1)利用晚上,把伪保长、甲长抓到根据地办训练班,教育他们表面上应付敌人,实际上为我们服务。为敌人收了粮款,要将解交时间及时向武工队汇报,以便截获,交还群众。(2)晚上深入敌占区访贫问苦,培养积极分子,条件成熟的就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傅家口子李凤来,就是滕少锋发展的党员。(3)武装群众,组织群众联防,封锁伪据点。经过半年时间,高平边境的村庄,都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傅家口子、刘家口子、邓家屯等5个村庄组成第一联防,选隋精一为联防主任,并建立起民兵组织。王干坝、卞家屯等村组成第二联防,选孟兆坤为联防主任,岳显明为民兵队长。
5月 毕堂牺牲  胶济铁路武工队第二分队队长毕堂,在代家屯遭到伪军李丹成的袭击,不幸牺牲。
6月 山东军区为滨海区与胶东区提出战斗任务  22日,山东军区发出《目前军事行动的方针》的指示。其中指出,滨海与鲁南相机攻下郯城、马头,并打击伪军李永平部,开辟诸城、胶县、高密与诸(城)、日(照)公路以东的地区……胶东军区必须改善西海与南海区的形势,并继续改善与清河区的联系,加强胶济路南的工作,配合滨海区的行动。
6月 胶济铁路工委成立  为加强铁路沿线的工作,积蓄力量,最后接管胶济铁路,胶东区党委根据中央“六五”指示,决定成立胶济铁路工委,张凤池[40]任书记,韩育民参加铁路工委为委员。工委隶属胶东区党委领导,在铁路沿线胶县、高密一带开展工作。工委建立以后,胶济铁路武工队改编成胶济铁路支队,由姜世良任支队长,张凤池兼任政委,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敌伪势力。
秋 高密党组织积极配合讨张战役  这时,李振为诸高工委负责人,具体领导高密党组织的工作。为迎接部队讨伐伪军张步云部,积极搜集军事情报,他派中共前屯支部成员牛超到注沟村以开设“惠民药房”为掩护,建立了一个联络站,并成立了敌工小组。任务是传送文件,搜集情报,发展党组织。注沟是高密西南乡的大集镇,其周围村庄有张步云的重要军事设施。高密党组织通过注沟联络站,经诸城的料疃联络站和上级取得联系。注沟联络站将张步云的军事设施、军队部署和调动情况,及时摸清上报。这个站通过工作考验,发展了诸城的鞋匠焦勇为中共党员。
在高密南乡做地下工作的李景华,根据李振的指示,化装成商人到景芝,将滨海军区部队的温参谋领回,在中共李家庄支部书记李卓富的掩护下,在柴沟一带进行多日侦察活动。这期间,李景华到仪家村找仪荣斋联系工作,被敌人堵住,幸仪家掩护才得以越墙脱险。
秋 高密城里联络点向解放区输送青年  在高密城里做联络工作的王文彬,根据山东分局城工部的指示,介绍张汉(于明)等革命青年到解放区学习。王文彬并到城工部向杨一辰部长报告了高密的情况,学习了城市工作有关文件。
9月 攻打伪军张竹溪部  10日,南海军分区根据战略需要,对长期盘踞夏庄的伪一团张竹溪部发起攻击。参战部队有:胶东五师十五团,十三团一个营,胶县、平东、平南的县大队,铁路支队,高密武工队,共800余人。由南海军分区廖海光政委指挥,在沽河某地集结,晚10点30分包围夏庄,歼敌大部,余敌被压缩在据点一隅。次日晨7点,高密、平度、胶县等地日伪军前来增援,参战部队撤退打援。南海地委原拟攻下夏庄,打开高密北部的局面,建立革命政权。曾在王干坝村建立高密县政府,任命王旭东为县长。同时任命滕少锋为工委书记,将高密武工大队改为县大队。由于这一仗没有全歼敌人,参战部队撤走后,张竹溪又在夏庄附近的张家村修了据点,卷土重来。所以高密县长虽已明令委任,但在夏庄无法立足,王旭东带了几个人,活动在蔡家寺(现属胶州市)、大屯、梁家屯(现属胶州市)一带。为打击日伪势力的反动气焰,县政府曾在两县屯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伪张鲁区区长刘学理,并以高密县政府的名义发了布告。不久县政府撤销,王旭东调胶东区党委党校学习,高密县大队又恢复了高密武工大队番号。

1945年
1月 高密工委书记易人,武工大队击败伪军的围攻  胶东区党委派李奎生任高密工委书记兼高密武工大队政委。这时,武工大队已发展到60余人,分3个中队。旧历正月二十日拂晓,伪军张竹溪部包围了武工大队驻地傅家口子。滕少锋带了十几个武工队员,隋精一带了联防的民兵上围墙防守。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正在激战时,胶莱河北平南县南八屯联防主任王海亭带民兵前来增援,伪军听到号声,惊慌撤退。
春 南海专署发放农贷  为支援群众发展生产,南海专署发给高密春耕农贷5万元(旧币)。王干坝、傅家口子、刘家口子等村分款25000元。
3月 乔承宗掩护温参谋侦察  为控制张步云的军事情报,高密党组织派党员乔承宗打入高密八区伪区公所,与注沟“惠民药房”牛超单线联系。不久,乔承宗掩护八路军某部温参谋化装查看了伪军张步云4个据点,完成了侦察敌情的任务。
5月 高密党组织全力配合八路军讨伐张步云伪部  4月12日,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发布了开展夏季攻势的命令,明确提出:滨海、鲁中军区先进攻胶济路伪军张步云部。为迎接大进军,高密党组织负责人李振,领导高密党组织全力投入讨张(步云)准备工作。牛超、乔承宗等深入伪军据点,搞到大量情报。牛芳稷同滨海军区派来的干部,到日军据点景芝镇作过侦察,并绘制了尚家庄、南张洛等地敌伪军据点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图。其他同志对双庙(现属诸城)、注沟等伪军重要据点的兵力部署和防务情况,也作了详细侦察,通过联络站报告上级军事机关。不久,八路军鲁中八团及滨海支队二十七团消灭了张步云部驻双庙、秦家河崖、丁家沙窝三个据点的伪军,击毙伪师长王吉祥。伪旅长孙世卿潜逃。张步云的老巢被捣毁,注沟一带全部解放。在以上战斗中,中共前屯支部的张进等七、八个同志随军当向导,为讨张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5月 刘正钧等牺牲  高密武工大队副大队长刘正钧带队员10余人,到窝铺村打顽军高云生部的埋伏,不意和顽军王占鳌相遇。因寡不敌众,子弹打尽,刘正钧与队员张可俊、宋培连在窝铺村西牺牲。
5月 高北第一个党支部建立  南海军分区政治部敌工股派姚心田在王干坝村设立了一个敌工小站,对外名义是高密县武工大队姜庄区办事处。姚兼作群众工作,通过各种政治活动培养建党对象,发展了孙宝才、孙宝善为中共党员,在王于坝建立了高密北部第一个党支部,孙宝才任党支部书记。
6月 八寨区成立  西海及平南县人民武装解放了八寨一带,约在6月份,建立了八寨区。区长段吉升,区委书记徐明。
6月 双羊解放,高密西部党政组织建立  22日,八路军鲁中部队解放景芝。之后,乘胜东进,将盘踞双羊之伪军杜耀亭部李玉亭大队彻底打垮,双羊一带解放。7月,鲁中区沂山地委决定在高密西部建立中共高密县临时工委,由吴琳[41]任书记,朱震[42]、刘兴民[43]为委员。县成立各界救国会,朱震任会长。同时建立高密县人民民主政府,吴琳兼任县长。县政府设秘书室、财粮科、文教科。李兴民任财粮科科长,刘兴民任文教科科长。这个县下辖中岭、双羊、高阳、朱马等区,其中中岭、双羊两区党、政、武装、群团组织比较健全,高阳、朱马两区只建立了区公所。中岭区由朱震兼任区委书记,秦士全任区长;双羊区由马万东任区委书记,刘士中任区长;高阳区由袁锡德任区长;朱马区由王敏任区长。县武装组织同时建立,称县大队,由李敬亭[44]任大队长,朱震兼任教导员。临时工委和政府、武装、群团组织,主要活动在高密西部,以中岭、塔庄、柿子园等村为基点,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1945年底,沂山地委决定撤销高密县临时工委和县政府,所辖区域划归淮安县。
6至7月 沙河、牛沟等村解放  铁路以南,八路军滨海区部队向胶高战略要地及交通要道挺进。铺集张洪飞伪部向胶县城逃窜,黔陬迟跃东伪部被迫反正,牛沟、沙河等不少村庄宣告解放。















[1]牛芳稷(1921-2004) 原名牛树兰,山东省安丘县景芝镇前屯村(原系高密县第八区)人。1936年在济南读书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高密县第八区委书记。1947年参军后,历任华野二纵《拂晓报》社总编辑、社长,政治部宣传科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杂志》社编辑组长、副总编辑;总政治部《工作通讯》编辑室主编。1962年调军事科学院做研究工作。1982年离休。2004年3月病逝。
[2]牛景文(1880-1947)  山东省安丘县景芝镇前屯村(原系高密县八区)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拥护辛亥革命,拥护北伐战争。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事业,积极支持女儿牛玉华、儿子牛芳稷参加共产党,奔赴解放区。在当地颇有名望,被誉为“抗日老人”。解放后,被选为淮安县参议员。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倍受敌人折磨,贫病交加,含恨离世。
[3]牛玉华(1918-2009)  女,山东省安丘县景芝镇前屯村(原系高密县第八区)人。1936年在济南读书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秘密出走到解放区参加抗日。1942年后历任《沂蒙导报》、《鲁中时报》、《鲁中大众》、《鲁中南报》编辑、记者及编辑部主任等职。1949年随军南下后,任南京《新华日报》地方版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办公室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处长、办公室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陕西日报》党委常委副总编,中宣部出版局负责人等职。1983年离休。2009年病逝。
[4]牛玉温(1918-2004)  女,现名刘新,山东省安丘县景芝镇前屯村(原系高密县第八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与牛玉华等一起秘密投奔解放区参加抗日。先后任莒南县及日北县妇救会长,中共滨北地委、胶州地委妇委书记,中共胶州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莱阳地委及烟台地委组织部长等职。“文革”期间,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中共烟台地委组织部顾问、烟台市政协副主席。1985年2月离休。2004年10月病逝。
[5]伍志钢(1909-1939)  原名伍世英,四川省仁寿县伍家坝村人。1935年秋参加“左联”,在北京主编《榴花》、《联合文学》等进步刊物。并以吴山、伍石夫等笔名在《文学》、《大公报》副刊和《国闻周报》上发表过进步诗歌、散文、小说,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长期从事兵运工作,任东北军学兵队第四连党支部书记、骑兵师、一—0师及五十一军、高密游击队等部中共工委书记。1938年3月,进入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开展友军工作,任该师中共工委书记。1939年9月16日,在山东费县寄宝山遭日军合围,突围时因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6]邹鲁风(1910-1959)  辽宁省辽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参加革命,作为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入伍生参加西征。1931年冬参加了北满游击队。是“一二·九”运动领导者之一。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前后到东北军一〇五师做统战工作。抗战初期任高密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后任鲁西二专署专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阳市长、辽宁省一专署专员、辽宁省政府副主席。建国后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1959年不幸逝世。
[7]李欣(1917-  )  福建省长汀人。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抗战前在青岛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任中共青岛特支书记。以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驻英使馆参赞,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一系政治委员、政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筹职。1985年离休。
[8]乔志一(1917-1940)  原名乔光玺,山东省高密县西注沟村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投入救亡运动。1938年6月入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诸城县委书记兼四支队诸城独立营政治部主任。1940年春,一区党委五地委“肃托”时被错杀,1950年获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9]刘力一(1919-1940)  原名刘蕴淳,山东省高密县方市乡小张戈庄村人。“七七”事变后即开始抗日宣传,参加救亡运动。1938年8月入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诸城县委宜传部长。1940年春一区党委五地委“肃托”时被错杀。1980年获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10]曹涌涛(1915-1940)  原名曹笃志,山东省高密县曹家郭庄(现属诸城市)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入了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8月入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一区党委五地委组织部干事.中共诸北中心区委委员、中共诸胶高工委委员、代理书记、中共高密县委委员等职。1940年春一区党委五地委“肃托”时被错杀。1979年获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
[11]赵力民(?-1940)  又名赵启文,原中共诸北中心区委书记、中共诸胶高工委委员、中共高密县委委员,后任中共诸城工委宣传委员,1940年一区党委五地委“肃托”时被错杀,后平反。
[12]王麟阁(1888-1960)  又名王林肯,曾用名王书山,山东省高密县夏庄镇王家苓芝村人。是同盟会员,曾参加过高密独立、“民五”讨袁斗争;“五四”时期,他创办《醒报》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他宣布退出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七七”事变后,他又组织起抗日武装,打击侵略者。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以至建国后历任华东局参议室秘书长、山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山东省第二届政协副主席等职。1960年病逝。
[13]郭有邻(1912-1983)  原名郭树桂,山东省莒县浮来山乡泥沟子村人。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任中共胶县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山东机械工业学院和济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省教育厅领导小组组长等职。1981年11月离休。1983年11月病逝。
[14]彭特夫(1918-  )  原名彭占仁,现名张众音,北京市延庆县彭家窑村人。193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被日军逮捕后与党组织失掉联系,1943年6月重新入党。历任日照县抗敌工作团团长、中共胶县工委宣传部部长、民运部部长、军事部部长,莒北中心县委民运部长、莒中县委宣传部长、延庆县永宁区委书记、多伦县公安局长、呼伦贝尔盟及满洲里市检察院检察长、满洲里市副市长,大兴安岭特区秘书长,副区长等职。现已离休。
[15]李亶均(1919-1940)  原名李维廉,山东省高密县拒城河乡西双庙村人。1937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抗战宣传活动。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中共高密县委建立,任宣传委员兼铁道大队长。1940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即被杀害。
[16]李竹亭(1902-1995)  原名李渭清,字竹亭,曾用名李鄂,山东省高密县拒城河乡梁家屯人,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前,秘密率国民党保安七旅十团改编为山东纵队二支队胶高游击第三大队,任大队长。9月率队奔赴鲁东南根据地,任山纵二支队特务营长。后任旅、军分区卫生处长,师、军区卫生部长。建国后历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卫生局长、党委书记,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辽宁分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1982年离休。1995年1月病逝。
[17]王同科(1911-1945)  又名王爱中,山东省高密县康庄镇葛家集村人。1938年秋加入国民党保安七旅第十团任副官。为人正直思想进步,深为团长李竹亭爱戴,与李竹亭于1939年6月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前,他通过同学李亶均与中共胶县工委取得联系,同李竹亭等一起率部秘密接受改编,参加了八路军,并于1939年9月开往鲁东南根据地。在八路军内历任连长、团参谋、副营长、团参谋长、独立二旅参谋长等职。1945年日军投降后,奉命截击拒绝向八路军缴械的日军,于9月5日不幸牺牲,时年34岁。赣榆县抗日山纪念塔上,题有烈士英名。
[18]袁超(1919-1998)  原名袁淑耀,曾用名王凤岐,山东省即墨县普东乡袁家屯村人。193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七大队大队长兼政委,中共胶即平工委常委、民运部长,中共高昌平工委书记,中共南海特委委员、民运部长、军事部长、政治处主任,中共胶高即中心县委书记、南海行政联合办事处主任、胶东区党委统战部科长、胶济铁路办事处主任、胶东区办事处主任、中共东海地委副书记、胶东军区五师和胶东荣军总校政治部主任、104师和105师政治部副主任、华东海军后勤政治部副主任、海军联校政委,炮兵学校副政委、上海市海运局副局长、上海市打捞局副局长、上海市工交党校副校长等职。1985年12月离休。1998年4月病逝。
[19]周文峰  山东省莱西县人,1937年至1938年在莱阳县五区做宣传工作,后去胶东区党校学习,结业后留任区党委保卫大队副教导员,1939年7月调任中共高昌平工委组织部长,1940年任莱阳县特务队指导员,1941年上半年任莱阳县委军事委员兼县大队政委,年底转做地方工作。后段情况不明。
[20]庄扶吾(1904-1940)  原名庄有庆,改名庄国瑞,字扶吾,山东省莱西县任家瞳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回莱阳县开展农运工作。1932年初退出国民党,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在莱阳西北部创建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由青岛回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2月任中共莱阳县委军事部长。1938年2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大队大队长。4月北上黄县参加整编,先后任八路军61团营长、支队长,1939年秋改任中共南海特委军事部长,不久调任中共高昌平工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中共掖县县委军事部长。1940年4月为坏人告密被汉奸赵保原部逮捕,5月11日遭杀害。
[21]乔天华(1904-1989)  原名永祥,山东省平度县蟠桃乡乔家村人。1931年在烟台加人中国共产党。1932年代理中共烟台特委书记,1933年任中共潍县县委书记,1934年10月被捕入狱。“七七”事变后,国民党释放政治犯,从济南出狱回到平度,着手组织平度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曾先后组织过7支抗日武装,对平度的抗战工作做出重大贡献。1938年任平度县抗日救国会长。1939年7月至11月任中共高昌平工委军事部长。1943年任平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建国后任山东省农业厅特产处处长。1989年去世。
[22]王元忱(1910-1990)  原名王炳勋,山东省莱西市花园头村人。1937年冬参加“民先”,1938年10月入党。历任高昌平工委统战部长、平度县政府财政科长、青岛市公安局秘书科长、青岛市卫生局副局长、青岛市环卫处副处长等职。1990年病逝前留下遗言,将积蓄的1万元钱交作党费。
[23]韩育民(1904-1988)  原名韩良智,山东省胶州市北王珠镇韩哥庄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胶济一支队队长、中共胶即平工委职工委员、中共胶东工委职工委员兼高昌平工委职工会书记、中共胶县工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社会部长、胶县和胶高县县长、中共青岛市四沧区委书记、区长、青岛市工会劳保部部长、市民政局副局长等职。1988年在青岛逝世。
[24]孔楚白(1918-1940)  原名孔庆杭,又名郑新吾,山东省沂水县孔家庄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以教学为掩护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2月加入抗日武装四支队六大队任中队指导员,同年5月,任二支队政治处干事。1939年2月调任中共诸城县委组织部长,同年10月调任中共高密县委书记兼铁道大队政委。1940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即被杀害。
[25]李振(1924-  )  山东省安丘县前屯村(原属高密县)人。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开始负责高密党组织的工作。1942年任滨海地委机关政治指导员、莒中县青山区委宣传委员、代理书记,1943年后任中共诸高工委宣传委员、工委负责人兼诸莒边县委委员。1945年后历任中共高密县委宣传部长兼区委书记、后兼支前指挥部政委、新兵营政委、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中共即东县委书记兼武装部政委,中共胶州地委秘书长、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农村工作室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副秘书长兼调研室主任、中共德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大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书记,省委副秘书长、调研室主任,省革委副主任、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山东省第六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6年离休。
[26]高禹民(1916-1940)  原名高升山,山东省高密县人,家庭贫困。8岁时为生活所迫,随父,母和姐姐一起下了关东。1935年秋,在依兰县立中学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担任了党支部书记。1936年底任中共依兰县委书记,1937年冬任下江特委书记,后来进入抗联六军领导留守下江的部队。1940年1月,被选为北满省委执行委员。2月,调任抗联第三路军第九支队政委。9月,调任第三支队政委。11月9日,所率部队与数倍于我之敌遭遇,奋起反击,同敌人肉搏中不幸英勇牺牲。
[27]李奎生(1917-2006)  曾用名王瑞亭,山东省莱西县后李格庄人。1936年毕业于莱阳乡师。1937年8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区队部指导员。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抗日游击队中队指导员、中共平度县委军事部长、胶东游击十一大队大队长、教导员、中共胶县县委书记。1942年6月被敌人逮捕,1943年底获释。后历任中共高密工委书记、中共高昌工委书记兼中共胶县县委书记、中共即墨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莱阳地委副书记、贾汪煤矿党委书记兼局长、煤炭部教育司副司长、鸡西矿务局局长、黑龙江省煤炭局局长、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等职。1982年离休。2006年11月去世。
[28]田文忠(1906-1991)  曾用名刘高,山东省莱阳县马家庄人,1932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即墨县委副书记、中共高密工委书记、中共胶南工委书记、地委工作队长、县工委组织部长、县委统战部长、青岛市四方区委组织部长、市搬运公司经理、市建劳保处长、福利科长、社教工作队长、市农机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1965年离休。1991年12月去世。
[29]矫枫(1915-2000)  原名矫锡豪,曾用名张炳岩,山东省牟平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民动委秘书。黄县民动委主任、中共黄县县委军事部长、黄县纵队政委,中共黄县县委民运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民运部长、中共胶县县委书记、中共胶高县委书记、胶东区党委组织部科长、胶东区党校副校长、青岛市委党校校长,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山东省出版局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省委清查办副主任、省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省职教委副主任等职。1983年离休。2000年12月去世。
[30]李景华(1909-1996)  曾用名胡广田,山东省即墨市蓝村镇王家屋子村人。193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小队长、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等职。1942年秋被党组织派回高密,负责党的工作。1945年8月以后,历任区委副书记、镇长、农救会长、区委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高密县工会主席、青岛台东区贸易公司党委书记、沙子口公社党委书记,崂山区、县交通科长、局长等职。1996年9月去世。
[31]孙朴风(1915-2006)  原名孙寿珍,曾用名孙聘之,山东省诸城市料疃村人。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总支部书记、诸高工委书记、诸城县委组织部长、潍东县委代理书记,诸城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县长,胶东日报总支书记,青岛市干校党委书记、校长,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山东技工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等职。2006年10月去世。
[32]孙铁民(1909-2009)  山东省诸城市料疃村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诸胶高工委、诸城临时工委、诸高工委组织委员,浯河区委书记、胶州地委农委委员、藏马县供销社主任、藏马和胶南县手工业联社主任、胶南县工会主席等职。2009年4月去世。
[33]王旭东(1918-  )  曾用名王恒产,山东省黄县西台村人。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保卫局侦察干事,南海地委秘书长、中共高密工委书记、高密县政府县长、昌南县政府县长、胶高县民主政府副县长、山东分局农委干事、山东省农业厅水利推进社社长,山东省委监委处长、常委,后到华东局组织部、监察组工作,“文革”中任上海市审批办、专案办领导成员,1976年至1978年任上海市委材料组组长。已离休。
[34]戚耕民(1916-1944)  原名戚宝农,山东省胶州市北王珠镇小高村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胶县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组织部长,中共高密工委副书记、中共胶县县委社会部长等职。1944年旧历2月24日牺牲。
[35]滕少锋(1912-1997)  山东省招远县埠后村人。193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旅政治部干事、团敌工股股长、高密县武工大队大队长,中共高密工委书记、胶高支队副政委、胶高县委副书记、军管教导总团行政管理处副处长、华东军区招待处处长、防空军司令部管理处处长,空军司令部管理处处长、管理局副局长等职。1997年4月去世。
[36]姜世良(1919-1992)  山东省莱西县韶存庄人,1937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区青救会主任、排长、副指导员、县大队政委兼总支书记、南海武委会训练部部长,铁路武工队副队长、队长,县大队协理员、武工队长,铁路支队及胶高支队副支队长、队长,滨北独立三团及二团副团长、华野287团团长兼党委书记、志愿军20团团长、铁道兵副师长、师长兼党委书记,铁道兵党委委员、后勤部副部长、党委常委、顾问等职。1981年离休。1992年7月病逝。
[37]孙民夫  山东省掖县人,参加革命工作后历任团政治处群众工作股股长、胶济铁路武工队政委、南海独立团一营教导员等职。
[38]李崇(1923-2011)  山东省蓬莱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心区动委会及黄县民动会秘书、蓬莱县青救会长、中共胶县县委宣传部长、高密县武委会主任、武工队分队长、中共高密县委宣传部长兼区委书记,1949年南下后,历任中共南翔市委书记、中共松江县委副书记兼县长、松江专署专员、中共江宁县委书记、中共苏州地委副书记,中共徐州地委、市委书记等职。1994年离休。2011年1月去世。
[39]刘正钧(1919-1945)  山东省荣城市卫德山区大山口村人。参加革命后曾给原胶东行署主任曹漫之当过警卫员,后转入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任连长。1944年前入抗日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高密武工大队任第一中队长,不久升任副大队长。他作战勇敢,善于团结同志,群众关系搞得密切,在高密北部群众中有崇高的威望。1945年5月,在与顽匪的遭遇战中子弹打尽,为掩护同志们撤退,不幸光荣牺牲。当地群众曾编歌赞颂烈士功绩。
[40]张凤池(1917-1988)  现名张从周,原名张学礼,曾用名张凤池、张荒,山东省荣城市寻山所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委员、书记,参加了胶东“一一·四”暴动,后任游击队长兼指导员、宣传股长,胶东特委保卫局科长、秘书处长,胶东军工总厂厂长兼政委,地委常委、社会部长、城工部长,胶济铁路工委书记,通化地委委员、公安处长、县长、市长,辽北三地委委员、社会部长,沈阳公安局处长、分局长、政治处主任、机关党总支书记,东北公安部办公室主任、中央公安部科文保卫局副局长,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科院机关党委副书记、外事局代局长、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计量科学院党委书记,中科院地学部负责人、三局局长、技术科学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在京逝世。
[41]吴琳(1912-1971)  山东省莱芜市兴隆庄人。1938年3月入伍,7月入党。历任连副指导员,营及县大队教导员、中共高密县临时工委书记兼人民民主政府县长、淮安县民主政府县长、团政委、军分区副政委、济南钢铁厂副厂长、济南市中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1971年在济南逝世。
[42]朱震(1922-  )  原名吕济民,山东省莱芜市人。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干事、机关党委书记、中共高密临时工委委员、县各救会长兼县大队教导员和中岭区区委书记、南下中原支队中队政委、38旅科长、中共襄樊市委书记、中南局组织部及中央组织部处长、中共楚雄州委书记兼中心县委第一书记、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云南沾化指挥部主任、云南交通设计院院长、公司经理等职,已离休。
[43]刘兴民  山东省沂水县人,1945年7月随吴琳一起由沂山地委分配到高密,任临时工委委员兼文教科科长,年底转到淮安县工作,1949年南下,后情况不明。
[44]李敬亭  山东省安丘县响水崖子村人,1945年7月随吴琳一起由沂山地委分配到高密,任县大队大队长,年底转到淮安县工作,后情况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