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青岛都市圈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我市打造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区高能级开放平台
今日高密
2025年08月07日
本报讯 (记者呼江林 谭浩)日前,在建的全省最大调蓄水工程官路水库已经全线围坝合龙,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即可完工。官路水库位于东北乡与胶州交界处,总投资91.45亿元,规划设计库容2.1亿立方,建成后将成为青岛、高密提升战略水源储备能力的重要水利工程,也将成为青潍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
为深度融入青岛都市圈,推动青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我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凝心聚力建设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区,打造与青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产业深度融合的高能级开放平台。
从水网到路网,建设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区让我市与青岛的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强。通过新建改建的青商、靑银等高速公路,我市1小时达到青岛市区、半小时到达胶东国际机场;两地高铁、动车开行数量增至74列,铁路出行实现“公交化”,青潍一体化发展正跑出“加速度”。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高密与青岛的公共服务‘软联通’也变得更加顺畅。目前,我们已与青岛都市圈内7个县市区实现企业开办等46个高频事项‘跨域通办’,122项应用事项实现‘一卡通办’。”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区域协作科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一体化”新课题,我市果断采取产业对接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建设“青岛研发+高密制造”协同产业基地,推动两地企业共享研发平台、技术标准;大力发展临空临港经济,充分发挥芝兰庄铁运物流园上合国际枢纽港高密港区平台作用,深度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中央煤炭储备基地、大宗木材深加工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面向山东半岛的物流枢纽中心。
去年以来,临港区通过融青发展推介会,开展“实施产业协同,共建产业链条”等系列活动,吸引10多家青岛企业到我市落户,100多家企业享受到区域政策红利。
建设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区也让我市的开放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红高粱小镇去年被纳入上合示范区商旅文活动板块,成功举办了“上合之夏”合唱音乐会、红高粱文旅嘉年华、欢乐星光夜等活动,创新举办潍坊市秋季黄河大集与“上合之美”手造精品展,上合组织国家异域文化元素拓展了高密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2024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51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08%。
市政府党组成员、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付联宝说:“青岛都市圈的建设对高密是重大发展机遇,我们以青潍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为基本定位,立足高密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项目推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科创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提高高密临港经济区的发展能级,为更好潍坊建设做出高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