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旅沃土 丰富精神家园
为“新高密人、新市民”点亮多彩生活
今日高密
2025年08月07日
本报讯 (记者张丽华 李术香)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市精准聚焦“新高密人、新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纽带,让城市更有温度。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在高密寻得归属、乐享生活、安放身心。 暮色刚染亮天际,红高粱影视城已是人声鼎沸。“欢乐星光夜”如约启幕,暑气被此起彼伏的笑声驱散。无人机编队在夜空拼出绚丽图案,非遗焰火绽放时,人们的欢呼格外清亮——这场夏夜盛会,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高密人、新市民”们共享欢愉。从农村进城的潘一诺,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周末的固定去处。“我每年都带家人来玩。今年的无人机表演和七彩祥云烟花秀特别震撼。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玩又精彩的消夏去处,让我在高密生活倍感幸福、充实。”她高兴地说。
暑期来临,“新高密人”焦阳曾为孩子看护犯愁。今年,我市推出的 20天暑期艺术体验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非遗传承、书法创作、音乐赏析等80节课,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告别电子产品,家长得以安心工作。
非遗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成了 “新高密人、新市民”扎根高密的“幸福密码”。我市推动建成9个非遗特色社区,培育20余个特色产业,带动近万人就业。在醴泉街道优美优乐面食非遗工坊里,吉林媳妇张东芹正教授学徒捏制面花——这门老手艺,让她在高密实现落地生根。张东芹说:“来到高密后,我在市里非遗政策的带动下学起了做面花。后来改进工艺,带着社区的妇女们创业。8年共培训全国各地2000多名学员,带动了本地40多人增收。”
让新高密人、新市民在高密安居乐业、乐享生活,是文旅工作的重点。从星光夜的烟火气到非遗工坊的新活力,高密文旅正用细节诠释“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