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增收 村民就业
姜庄镇13家共富工坊实现多向增收共赢
今日高密
2025年08月07日
本报讯 (记者王择钧 谭美芹)今年以来,姜庄镇积极探索“企业订单、工坊派单、农户接单”模式,13家共富工坊特色鲜明,打通了村集体增收与村民就业双向通道。
将原来的村“两委”办公室整修配套后,这里就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共富工坊,让南高村及周边群众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民杜娟说:“自从村里建起这个工坊,在家待业的妇女们都来这里工作,离家近便,一天能挣百十块钱,还能兼顾家务和接送孩子,大家都愿意来。”
南高村党支部书记田华平介绍,为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村“两委”投资对原有房屋进行装修改造,并积极联系玩具加工企业将订单派到村里,加工完成后由企业回收。为加强管理,实行村集体和村干部共同持股、群众受益的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田华平表示,村里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改建了70平方米的玩具车间,建成共富工坊。该工坊采取村集体占股35%、村干部持股65%的运营方式,目前已有10余名妇女从事玩具加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
在发展共富工坊过程中,姜庄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物产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伊家长村根据当地小麦种植资源丰富的特点,由村“两委”牵头发展面粉加工业,既方便群众就近加工面粉,又增加集体收入,成为立足村庄自然禀赋、探索共富路径的生动实践。伊家长村石磨面粉共富工坊负责人王瑞华介绍,依托村里小麦种植优势,盘活闲置厂房与劳动力,年加工面粉可达10万斤,为附近村民提供便利,同时为村庄年增收5万元。目前面粉销路持续拓宽,运营态势良好。
姜庄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富工坊为抓手,整合本地特色资源,积极探索“企业订单、工坊派单、农户接单”模式,精准对接企业订单与农村闲置劳动力,打通村集体增收与村民就业双向通道,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已建成高艺玩具共富工坊等13家共富工坊,带动500余名劳动力就业,预计年创收180万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