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仁年谱》付梓记者杜文娟
今日高密
2025年08月21日
日前,《刘连仁年谱》在“日本投降日”前夕付梓,填补抗战史料空白。
该年谱是高密籍诗人李丹平为创作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而精心完成的,历时四载,三万余字,涵盖了“穴居野人”刘连仁的传奇一生。
刘连仁,男,1913年8月26日生,山东高密(原诸城)人,中共党员。曾任潍坊市人大代表、高密市政协常委、井沟公社革委会委员、草泊村革委会副主任等职,被誉为“对日索赔破冰者”“劳工旗帜”“不拿刀枪的英雄”“世界反法西斯斗士”“反战勇士”“突破人类生存极限第一人”。北海道居民称之为“野人”“山神”,并在其出山地立碑纪念。
1944年10月24日,刘连仁强被掳至日本北海道做煤矿劳工。1945年7月30日,刘连仁、杜桂相、邓撰友、陈宗福、陈国起5人结伴逃亡,先后两次被追捕冲散,刘连仁独自穴居深山13年。1958年2月8日被当地打猎者发现,同年4月10日由华侨陪送回国,4月15日抵达天津塘沽新港,刘连仁发表声明,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予赔偿,得到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史称“刘连仁事件”。回国后,刘连仁先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慰问。1995年8月15日,刘连仁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递交诉状,控告日本政府,为中国首例诉讼个体。2000年9月2日,刘连仁因胃癌去世,享年87岁。2001年7月12日,刘连仁案胜诉,被告日本政府被判赔偿2000万日元,成为饱受日本侵略战争之苦的中国人对日索赔成功第一案。
刘连仁在零下20℃到40℃的极寒天气下,在食物极端匮乏且危险重重的情况下,直面严寒困苦,心怀“我要回家”信念,克服生理、心理、伦理巨大障碍,突破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生命奇迹、二战传奇。他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己斗”的大无畏精神,以周身始终充满的“骨气、勇气、正气、大气”,以执持不舍的“爱国、爱家、爱人、爱己”的慈悲善念,誓死不当奴隶,顽强不屈,战胜死亡,回归祖国,继而扛起反战大旗,控诉日本法西斯罪行,状告日本政府,讨还血债,呼唤和平友好,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1960年,由郭沫若推荐,刘连仁出任联合国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歇后语“刘连仁吃那山韭菜,没有法子”,至今在高密广泛流行。
作者为了准确完成《刘连仁年谱》,先后访问“刘连仁纪念馆”十余次,宿住草泊村半个多月,查阅整理与刘连仁有关的各种照片、信件、图书、实物档案资料等10万多件;数十次采访刘连仁的儿子刘焕新、长孙刘利;从中央电视台、日本解密档案中获得时长2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2023年10月,作者专门赴日本进行了5天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作者反复阅读了中日两国作家描写刘连仁的诗歌、报告文学、通讯、小说、剧本、连环画等,并全面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风土人情、动物植物、节日祭奠等内容,包括北海道的春夏秋冬变换和1944年至1958年的历次台风、地震、洪水、干旱、大雪等情况,为“年谱”编撰和长诗创作积累了重要素材。
链接:
李丹平,中国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1982年至今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诗潮》《星星》《绿风》《文艺报》《作家报》《读者》《亚洲华文作家杂志》《藤上风》《澳洲彩虹鹦》等百余家中外报刊发表诗歌3000余首,曾被《青年文摘》《报刊文摘》《杂文月刊》《文学选刊》等报刊转载。诗歌《祝福祖国》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拓展教材。出版诗集《思想树》《涓流集》《二月寓言》《记忆高密》《祝福高密》《李丹平的诗》《诗半》《走神》《吾心安处》《北海道山神》等19部。
《刘连仁年谱》初稿完成后,应邀为著名作家莫言的文学创作、作曲家李云涛的歌剧创作、画家刘铁飞油画创作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筹拍同题电影提供了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