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里的年味
今日高密
作者:单立文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23日 来源:今日高密
单立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了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小时候,盼过年。一进腊月,就掰起手指算离过年还剩多少天。“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唱着“二十三,糖瓜粘,打发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那份急切、那份期待,那份隆重,至今难忘。
上学了,要过革命化春节。放寒假时,老师总要嘱咐说,不要光跟在家长后面去烧香磕头,要破除迷信,并布置了作文题。
为了写好作文,主动参与家里的忙年。将自家中堂换成新置办的毛主席像,为自家供桌换上新桌布,把家里粉白的墙张贴上色彩绚丽的年画。
还要跟着家长去赶年集,置办年货。最忙碌的要数年三十那天,一大早要熬浆糊,里里外外张贴春联,就连鸡窝、猪圈、粮缸、独轮车都要张贴上。“抬头见喜、六畜兴旺、出入平安”等小红联,张贴得满院皆红。
最令人激动的是除夕守岁,不顾家人的劝说,比谁更能熬夜,神圣地等候零点的到来。
我在旗台联中读五年级时,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我家的除夕夜》。最后,我写的作文被评为范文。我讲的是一家团圆,家长忆苦思甜,告诫晚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成为别样年味,令人耳目一新,语文老师还专门在班里进行了诵读。
1987年,我从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专业毕业,分配到高密农行柏城处、社。那时,处、社过年要安排人员值班守库。作为外地单身青年,留守就成了我的专利。
处、社关怀值班人员,专门给守库人员留出一份年货,让值班人员节日期间自主支配。
柏城乡镇企业多,特别是柏城玻璃厂,是县里的利税大户。镇经委主任曾说,玻璃厂一年创造三个百万:百万利润、百万税收、百万利息。因此,全镇供电倾向玻璃厂,过年都不停工。
处、社电压不稳,电灯照明就像个火棒头子,忽明忽暗,还时常断电。
除夕夜,我吃完饭,不能看电视,为排遣寂寞,就练习打算盘、点钞。农行有三铁:“铁账、铁款、铁算盘”,打算盘、点钞是农行的基本功,一年实习期满我还要参加定级考试。
处、社有一个本地接班的信用社青工,看我在用功,就过来好为人师地指点我的指法,让我受益匪浅。
有道是:师傅不明徒弟拙。有了明师指点,我如虎添翼,打算盘、点钞的速度飞快提升。正是有了过年在处、社值班守库时打下的练习基础,我轻松过了定级考试,成了农行正式员工。后又一鼓作气,“立四气,争第一”,成为业务骨干。
1994年,行、社分家,我担任高密镇办18处储蓄所、柜的事后监督员。镇办为了顶岗办业务,从县成人中专招收了60多名代办员,让我带领队伍,管着账薄,看好孩子。
半年内,我既是指导员,又是战斗员,更是灭火(救急)员,晚上十二点前没睡过觉,儿子出生都在加班。
年前,镇办营业室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柜员点钞点到手抽筋,大年三十下午镇办还关不上门。
高密镇办终于创造了奇迹,成为高密农行第一个微机大所,开创了高密农行电脑办公的创举。镇办的储蓄承包为辖属储蓄网点带来了活力,高密镇办成为高密农行绩效最好的网点。
曾几何时,年味淡了。新年在即,看不到女孩要花、男孩要炮的景象,没有了囤积年货的习俗。超市里年货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有人说“不是过年少了年味,而是你的年纪不再是过年最开心的人”。正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年还是那个年,人已不再是少年!“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过年假期长,吃穿不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以前忙忙碌碌,买过的书大多没有细细读完,就束之高阁。去年,农行山东省分行为基层员工办理了购书卡,定期打入购书费,让基层员工能够随时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书。
年前,我兴奋地一次性购买了很多以前想买、却因囊中羞涩、舍不得花钱买的好书,就想趁过年假期,宅在家里静静地读几天书,过过读书瘾。
“活到老,学到老,人过八十还学巧”,书香里的年味,岂是那些惯于世故,不学无术,反而花空心思琢磨又跑又送,深恶痛绝“不烧香、不送礼,光有本事不包装”的金融南郭先生所能体味到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