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文艺 纪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行走在《苏诗》的春天里

今日高密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来源:今日高密
   倪福钢

  春天,聚集了四季所有的能量,衍生出最具有希望欣欣向荣的美。春天,被大诗人苏东坡写进了宋诗宋词里,无论是豪放的,婉约的,还是凄婉的,都是春天独有的韵味。苏东坡为春色赋诗吟咏,我漫卷诗书喜欲狂,行走在《苏诗》的春天里,别有一番情致在心头。
  苏东坡笔下的春天何其美哉。苏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一首为好友山水画所题的诗,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公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苏公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此诗前二句不仅写出了春日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此诗全篇写得明白如话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苏公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苏词《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苏公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苏公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全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现在的人们仍然用“天涯何处无芳草”以自慰自勉。苏公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苏公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初春美景,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变化,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致,描写得极为逼真。因为远看刚刚返青的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的了。这自然不是苏公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公点化运用韩诗的传神之词句,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贵,而又不露痕迹。“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带有醒世之意的恒言。不要等到春离开人间吧,否则,将是“红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与其弟苏辙《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的开头:“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形成呼应。
  苏东坡笔下的春天,或高亢激昂,或平淡质朴,或清新脱俗,或诗酒田园,总之让人品味悠长。细细品味这《苏诗》里的春天,让心灵得到诗意的栖居,生命从此多了一份恬淡与静美。苏东坡诗词流芳千古,有的豪放如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有的粗犷如旭日喷薄。捧一本《苏诗》,徜徉在宋诗宋词的世界里,在字里行间感受苏公语言的魅力,在平仄之间体会音韵的抑扬顿挫。品味《苏诗》的幽香,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